“沒有關係嗎?
李愛卿,在戰爭狀態之下,軍隊就是一把劍,一把針對敵人的劍。
在和平時期,軍隊就是一張盾,針對內部的盾。
不管是清理叛亂,還是像這種水災之中的守護,以及運送相應物資,都是這張盾的作用。
甚至,在平時,軍隊還需要自給自足,也就是務農。
這樣的政策,看起來好像沒有問題,但是這次的水災,讓朕想了很多,發現軍隊的問題很大。
比如說,如果他們像朕的鬼神軍團一樣,在洪災發生之後,不隻是守護,防止叛亂,而是參與到救災之中呢?
全靠百姓自己,他們有多少力量?
若是軍隊參與到救災之中,就像跟敵人戰鬥一樣不畏生死,是否可以拯救更多的百姓?”
“這……”
李靖啞然了一下,隨後回應道:“陛下,軍隊的職責並不在於此。
更何況,若是軍隊參與到救災之中,百姓甚至更加容易暴亂。
一方麵,沒有了人去震懾。
另一方麵,有些百姓對於軍隊,實話實說,並沒有什麼好感。
若是去救援百姓,說不定還有人背後捅刀子。
這……不太可行!”
李靖說的是事實,畢竟截止到大唐時代,現在的軍隊在百姓的眼裡,都是幫助權貴人士欺壓他們的。
這一個定向思維,是他們固有的認知。
這又是個武力充沛的時代,假如說真的讓軍隊去救助百姓。
一些心裡有著仇恨的百姓,說不定背後真的會給軍人一刀。
在這種混亂的時刻,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那,李愛卿可曾想過,為何百姓不信任軍隊?
明明軍隊從百姓中來,明明軍隊的作用守護百姓,不管對內還是對外都是這樣,為何結果卻是不信任?”李承乾反問。
“這……這是因為,亂世的時候,軍隊跟土匪之間,有時候並無實質性的區彆。
就算在盛世的時候,因為軍隊也算是有些權勢,他們麵對不認識的百姓,同樣是容易呈現欺壓的狀態。
並且,這並非是因為他們本身壞。
而是因為,他們從戰場上下來之後,心態上有些變化,很多士卒都會有一種暴躁而無處發泄的心理。
再加上私心和從眾心理之下,就會演變成欺壓百姓。”
戰爭創傷後遺症,這個東西李承乾知道。
殺人,對於有些人來說,也是有癮的。
“朕明白你的意思,這算是一種慣性,也是私心之下,一種破壞規矩的行為。
偏偏這種行為,由於對個體有利,還會引發從眾心理。
那麼,李愛卿是否有想過,這樣的從眾心理,出現在其他方麵?
比如說,我大唐執行折衝府的募兵製度,也就是府兵製度。
這種製度之下,核心就是耕戰結合。
看起來,好像是讓朝廷的負擔變輕了。
但是,度過了之前的亂世,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大唐還有可戰之兵嗎?
他們到底是農,還是兵呢?
每一個折衝府,自己管自己那點兵,沒有仗打的情況下,他們究竟是大唐的兵,還是折衝府的雇農?
沒有仗打的情況下,就算有日常訓練,十年二十年之後,一代新人換舊人,他們還有多少戰力?
十年二十年之後,是不是老兵的兒子,世世代代都變成雇農?”
喜歡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