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手中這隻大螃蟹,還是這個海鮮商賈給他的。
曾經沿海這些地方的人,也是不吃這種海中螃蟹的,他們認為是海裡的蟲子。
或許有一些窮苦人家吃過,但因為舍不得丟棄一些不好的東西,也是認知不足,導致出現種種問題。
螃蟹寒涼屬性,本身窮苦人家日子就不好過,到了要吃這東西活命的時候,身體虛弱得要命。
這一吃起來,肯定就沒完沒了,吃了太多。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十個吃了九個會拉到虛脫而死。
在這種背景下,漸漸的自然就沒有人吃了。
直到李承乾在那些年統計各地特產,專門出了幾本雜書。
食藥兩用篇,乾貨篇,海貨篇,野菜篇等。
書裡麵可不隻是介紹什麼東西能吃,還介紹了禁忌,配伍可能出的問題等。
讓大唐的飲食文化,出現了長足的發展。
就這樣,海中的螃蟹再次端上了餐桌,不再被認為吃了就必死的存在。
原本沒人吃,在海邊撿都能夠撿得到。
隨著越來越多人撿,現在繁華的地方已經撿不到了,隻有偏僻的地方還能撿到,大多是靠在淺海捕撈,所以價格也漸漸變得昂貴起來。
按照這個海鮮商賈的說法,就是看著他麵善,所以才隨手給他一隻。
這商賈倒不是胡說八道,李承乾從小就身處高位,就算再怎麼收斂,身上的氣質也非常獨特。
作為行走八方的商賈,他們察言觀色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心中自有感應。
也正是如此,不管李承乾問什麼,他都會回答。
同時在心中,揣摩著李承乾的身份。
此時,海鮮商賈正在說著目前的海鮮行情。
“這兩年景氣多了,以前海鮮其實不好賣,皇帝發的那本書,雖然說了很多海鮮都可以吃,有些甚至我們還沒見過。
但是,人家皇帝也說得很清楚。
海鮮這東西啊,屬於越吃越瘦,刮油的。
所以,一般都是富裕人家才敢吃,那小地主都不敢吃,生怕把自己給搞瘦了。
這兩年吧,就是那個太平稻出來之後,南方這邊種得比較多,交了稅之後,有些田產多的都吃得起乾飯了。
海鮮好吃啊,都不用放啥佐料,甚至連鹽都不需要。
這不,就比較好賣了。
可這也導致,現在我們這種商賈不好收購了。
就這地方,每天差不多有十來船的各種海鮮,結果搶都搶不過來。
價格太高又沒有利潤,價格太低又收不到,難辦喲。
看起來生意是好做了,但實際利潤,有時候甚至變低了。
總體來說,還是比沒生意做更好一些,現在焦慮的是搶不到,總比放在手裡爛掉要好。”
李承乾笑著點頭道:“錢是賺不完的,生意也是做不完的,競爭者越多,反而代表越有市場。
隻要自己不是特彆貪心,安安穩穩的做,始終能夠積少成多。”
“說是這樣說,可我們安安穩穩的經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如此啊!”商賈感歎道。
“此話怎講?”李承乾問。
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出這個話題。
人人都有警惕心理,不能夠直接詢問的,他隻能用這種迂回之策,讓對方隻有吐槽的欲望,而沒有警惕心。
“當今皇帝啊,那肯定是個好皇帝,咱們商賈走南闖北,能見到和聽到的事情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