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民與蔡琰、龐月、藍月共議為諸將籌辦彆致婚儀之事。
“文欣姊姊,曩日自廬江西麓采得之玉璞,尚在否?”
“主公,此乃上品昆山之玉,未得鈞旨,何人敢輕動?雕就傳國玉璽並二十玉佩後,猶存泰半。”
劉民拊掌而笑:“大善!可令玉工琢三十六玉釧,更使金匠製三十六對金珥,三十六支鳳頭釵,複以明珠綴三十六瓔珞。”
藍月天真爛漫,啟齒道:“王兄,廬江之玉,焉及我等自大宛攜歸之和闐美玉?若用彼玉,豈不更顯華貴!”
劉民輕點其瓊鼻,笑曰:“公主稚妹,此稀世瓊琚乃大宛王藍庾為汝備辦之妝奩,安可輕與他人?”
藍月明眸流轉,執蔡、龐二人柔荑曰:“二位阿姊,此玉我等三人共用之可好?”
龐月故作戲謔:“若如此,恐要奪汝檀郎矣。”
“善哉!妾當即歸告父王,言阿姊奪本宮良人!”藍月佯嗔,朱唇微撅。
“嗬嗬嗬,公主稚妹勿惱,阿姊戲言耳。”龐月忙溫言慰之。
蔡琰斂衽進言:“然此玉實為至寶,可製為殊禮,贈予至重之人。”
藍月欣然撫掌道:“善哉!不若製三支同式玉簪,吾三人各佩其一,以表金蘭之誼,曆久彌新。”
劉民拊掌稱善:“妙計!便如此定奪。”
龐月忽而蹙眉問道:“主公,新人僅十七對,何以備下三十六套賀儀?”
劉民撚須而笑,眼中閃著狡黠之色:“馬孟起若至,豈非又添一對?張儁乂欲將其妹許配高元伯,顏良、文醜、夏侯元讓、夏侯妙才不日將來議親。尚有杜倩、尤然、尤卉、陳雪諸姝待字閨中,自當未雨綢繆。”
蔡琰聞言,輕撫雲鬢歎道:“主公籌謀至此,將士安得不效死力!”
“文姬姊姊書法冠絕當世,這請柬之事,非卿莫屬。”劉民含笑點將。
蔡琰頷首應允:“諾。然賓客名單,尚需主公定奪。”
劉民思忖片刻,覺此事非陳元龍不可,遂委其擬訂名冊。蔡琰執紫毫,蘸朱墨,一個個謄寫:長山國經學宗師鄭康成、管幼安、孔文舉、蔡伯喈、盧子乾、邴根矩等;老將皇甫義真、朱公偉、徐榮等;更有太史子義之母、徐元直之母、漢裔村薑望、薑蘭等。
龐月輕整羅袖,進言道:“此乃國宴,當比慶功酒更為隆重,宜令文武百官俱來與宴。”
劉民從善如流:“善,便依文欣姊姊之意。”
藍月亦趨步上前,巧笑倩兮道:“王兄,若得長山書院與武館諸學子同來,豈不更妙?”
劉民聞言拊掌大笑:“善哉!彼輩少年郎皆靈慧活潑,有彼等助興,婚宴定當生色不少。”
忽見徐庶輕搖羽扇,緩聲道:“依某之見,尚需再邀六人。”
“軍師但說無妨。”
徐庶羽扇微頓,朗聲道:“幽州牧、襄賁侯劉虞,車騎將軍、鄴侯袁本初,兗州牧、關內侯曹孟德,豫州刺史、宜城亭侯劉玄德,並州刺史、溫侯呂奉先,徐州牧、溧陽侯陶恭祖。”
龐月娥眉微蹙,疑道:“師父何以獨不邀左將軍、陽翟侯袁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