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母親王盼弟的焦慮不同,李光宗喜歡陳秀招,對自己媳婦拒絕借種生子這件事很滿意。
沒有男人願意給自己頭上戴綠帽子,哪怕自己真不能生孩子了,也不能讓彆人睡自己的媳婦。
再說萬一自己能生呢?當初自己從山滾下來,人都摔碎了,都能被接好骨頭救活,現在也能靠拐杖走路,說不定自己的身體還是沒有徹底養好,養好自己就能生崽了。
懷著這一絲絲的希望,李光宗找到了當初給他接骨的老中醫,訴說了自己的難言之隱。
老中醫給他把了脈以後說:“有點希望,但是不能保證一定能好,要喝中藥,紮針灸,而且治療時間較長。”
李光宗一聽心下歡喜,時間長點就長點吧,自己腰上的骨頭這三年還是會隱隱作痛,順便一起治療。
於是就和老中醫商量說,對外宣稱就是治療腰骨,畢竟男人不能生孩子這樣的事情,傳出去太丟臉。
李光宗悄悄地去治療,王盼弟和陳秀招都以為他是去治腰,畢竟腰疼的滋味不好受。
王盼弟想孫子想得徹夜難眠,悄悄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大兒媳婦陳荷花頭上。
春暖花開,她帶著自家養的一隻老母雞進了城,說是來送土雞給陳荷花燉湯補身子。
等王盼弟把自己的訴求告訴陳荷花,希望她能再懷孕生一個兒子,然後過繼給陳李光宗養時,陳荷花不高興了。
首先,這種傳宗接代的舊思想,就是被陳荷花這樣的華國新女性所摒棄的。
其次,真想抱養孩子,城裡孤兒院裡有不少失去爹娘的孩子,還可以挑選,也不用非得自己親自生呀!
現在夢澤縣城百廢待興,陳荷花身兼數職,一天到晚忙得像陀螺,兩個龍鳳胎自己都沒有時間管,還是請保姆照顧的,哪有時間和精力再去生孩子?
王盼弟見媳婦陳荷花給自己拉臉子,覺得受到了慢待。
當陳荷花華小心翼翼地說出,可以到城裡孤兒院去抱一個男孩回家養時,王盼弟立刻一口回絕了。
默默吃完午飯,王盼弟一刻都不願意多待,坐車回了陳家村。
高高興興、滿懷希望而去,一肚子委屈心酸回來,王盼弟和陳荷花這對婆媳心裡生了嫌隙。
當李振華晚上回到家,陳荷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李振華安慰妻子說:“就算咱們自己的親生骨肉,也舍不得送到鄉下去養,從孤兒院抱養最好了。等我下次見到媽好好跟她說說,你彆多想,你本來身體就弱,咱家已經有倆孩子了,不想生就不生。”
陳荷花見丈夫支持自己,心裡的委屈也消散了。
可王盼弟要孫子的心願卻沒有消散,她回家後一直悶悶不樂。
但是她也不敢對兒媳婦陳秀朝甩臉色,隻能自己生悶氣。
畢竟自己兒子李光宗是殘疾人,兒媳婦卻是一個健康貌美的婦人,這要是沒有一個孩子做繩捆綁,一個家怎麼能攏得住麼?
日思夜想,要孫子,漸漸就成了王盼弟的心病。
鬥轉星移,中秋來臨。
李振華早早回到鄉下給老娘送節。陳荷花因為工作忙走不開,龍鳳胎也去外婆家了,所以這次隻有李振華一人回鄉。
家裡有出息的大伯哥回鄉過節,陳秀招殺雞燉肉好好招待。
同村一些親朋好友也抱來家釀的米酒壇子,找李振華一起喝酒。
佳節相慶,米酒香醇,鄉音醉人,一碗櫃接一碗,漸漸的,大家都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