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這一切,趙小姩把主要精力花在了趙家小店裡。
為了讓自己和媽媽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她又雇了一個姑娘張小燕,也是城裡的待業青年。
與蔡姐他們三個老縫紉工工不同,張小燕隻負責熨燙、打包和賣貨。
張小燕是聶主任的外甥女,家境不錯,不願意去工廠裡倒夜班,正好趙小姩這裡開的工資高,她就樂滋滋地來了。
趙小姩通過常喆和蘇玉榮,和紡織廠簽訂了一份長期供貨合同,布料短缺問題解決了。
趙家小店生產的各種床上用品主要走批發路線,有些流行款衣服也做出幾個尺碼批發給小商販。
蔡潔、王小英和李翠翠三人剛開始還搶著乾活,後來發現活永遠也乾不完!每天一睜開眼,麵對的就是一堆一堆的布料。
最後三人也累麻木了,終於理解了趙小姩的話:錢是掙不完的!
她們接受了趙小姩的觀點,每星期歇一天,半天用來睡大覺,半天出去玩。
以她們以一當二的掙錢能力,家人都不再舍得讓她們乾家務活了,每天回家都能看見家人和顏悅色的臉。
趙小姩則爭取每天能自己接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和小雪一邊吃糖一邊隨意說說話,逛一逛,笑一笑。
她知道小孩子很快就會長大,接著就有了自己親密的小朋友、大朋友,慢慢的,就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然後就漸行漸遠。
她很珍惜和家人相伴的時光,這是定數,過期不候。
明華每次來江安路小院都能吃到好吃的。
不光常靜貞給她想法進補,趙小姩也會做出一些不知道哪裡傳來的美味佳肴,讓大家都眼前一亮。
常靜貞的身體也越來越好,三個月後的複查,終於所有指標都正常了。
這一年的端午節來得晚,都到了夏至。
常靜貞提前一個星期,包了各種口味的粽子,日夜不停地煮粽子。
一是答謝這半年來給母女倆幫忙的眾人;二是讓明華和常喆帶一些到單位裡送領導;最後,還讓常喆送了一份去常家村。
送給陳荷花的是排骨蓮子粽子,這是藏在趙小姩記憶裡的記錄。
常靜貞第一次用排骨蓮子包粽子,特意多包了些,讓家裡人都嘗一嘗。
小雪和明華特彆喜歡。
當美味的熱粽子送到陳荷花手裡時,她聞到了熟悉的香味。
剝開翠綠的棕皮,吃到了熟悉的口味,眼淚流了下來。
排骨蓮子棕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口味,一般老百姓家舍不得,能用鹹肉就不錯了。
從前陳荷花的媽媽專門為自己女兒做排骨蓮子粽子,用的蓮子是去芯的糯蓮子,排骨是帶點脆骨的黑豬肋排。
自從媽媽過世後,就沒有人記得陳荷花喜歡吃什麼口味的粽子了。
世間口味萬萬千,隻有媽媽飯菜的味道永難忘懷。
喜歡命如草芥,待我重新書寫請大家收藏:()命如草芥,待我重新書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