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石場工人計件發工資,多勞多得;
二、人之間實行團體提醒製,確保生產安全,一人受傷,幾人共擔;
三、管理人員的工資從采石場的利潤中來;
四、前期一星期結算一次工資,鼓勵工人的積極性;
五、山上的大樹和植被除了可以賣錢之外,也可以留做小區的景觀樹,但是要作價處理;
六、采石場產生的碎石和土石方,除留作自用外,要賣掉積累資金;
七、采石場盈利後,資金由三人共同管理,大事三人集體決定;
八、招募新的采石工必須有推薦人和保證人,確保生產安全。
定好規則,趙小姩就不再多想,專心去裁布料。
第二天上午8點,張偉華和宋建國如約而至。
趙小姩把他們二位領進了自己的裁布室,三人坐下來客氣了幾句就引入正題。
宋建國說“當地石匠的工資大概每個月80到90塊錢,這是整月有活乾的。”
張偉華說“咱們這裡多雨,雨天難辦。按月給工資,給多了咱們賠本,給少了,他們劃不來就不想乾了。”
趙小姩想了一下說“咱們先搭工棚,願意乾活的上山去砍樹,搭出簡易工棚來,大石頭敲下來後要鑿成合適的尺寸,這步工序可以在工棚裡完成。”
宋建國眼睛亮了一下,說這樣就不怕下雨了。
趙小姩拿出自己寫的規則和畫好的簡易地圖,遞給兩人“這是我的一點拙見,你們有什麼高見都可以寫進來。”
張偉華和宋建國看完地圖和趙小姩寫的規則後,覺得不敢再小看眼前這個女人了。
尤其是團體提醒製度,讓石匠們自己抱團取暖,避免生產中的危險。
開山采石本來就是一項危險的工作,需要多人協同處理,既要技巧,也要力氣。
計件算工錢,容易讓工人之間產生競爭,然後各自為政;互相提醒連坐製度,又把他們擰在了一起,讓他們互相幫助,互相監督。
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這些采石工們會形成自己的小團體乾活,自我管理,讓管理成本降低。
這樣就進入了良性循環。
石料可以賣錢,有了錢就可以在采石場修建簡單的辦公室。
三人討論熱烈後,決定先在附近村裡貼出招工廣告,讓村委會組織考核,挑出合適的人手先開始乾,邊乾邊學,再詳細規章製度。
趙小姩又提出來所有的生產工具,必須石匠們自帶,包括推砂石的獨輪車。
采石場掙錢以後才能購買設備。趙小姩出的錢隻是采石場工人的工資。
張偉華和宋建國明白了,自己兩人的工資要靠賣石頭掙了錢才有,剛想張嘴埋怨,很快又閉上了。
這錢從趙小姩手裡出,而且趙小姩自己白出主意還不領工資,你還能說啥?
這女人圖啥?
喜歡命如草芥,待我重新書寫請大家收藏:()命如草芥,待我重新書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