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英說:“你不知道,她爹原本是要給老三尋的……她姐幾年前就嫁給了個當兵的。”
“兩年前,有人給二妮兒說了個婆家,男方去她們家相親時,被她妹子給瞧上了!本來她們姐妹也就相差了一歲。”
“三妮兒死活要嫁給那個男的,硬是差點兒鬨出人命來。二妮兒要強,怕被人看笑話,就把親事讓給了妹子。”
“可是人家男方家裡條件好,不願意入贅。她爹沒辦法,就給她妹子把親事辦了。”
“現在家裡剩下她一個女兒,就等著招倒插門女婿呢!”
到底是娘家侄女兒,關係到自己娘家的臉麵,李蘭英沒有說出李帆和葛長鋒暗度陳倉,在苞米地裡野合,搞大了肚子的的事兒。
老鐘聽得直歎氣:“也難為了這閨女……要不怎麼說,吃虧的都是明事理的人呢?”
心裡已經對李停有了好感。
“誰說不是呢?二妮兒也不願意啊,就和她爹鬨。鬨了兩年多,年齡也到了二十三。”
“沒有辦法,就和她爹妥協了,願意招上門女婿。”
老鐘聽得直歎氣,不覺替那個閨女不平起來:“世上竟然有這樣的事情……這女娃子還真是可憐啊!”
李蘭英說:“咱這離得遠不知道,二妮兒在我娘家坡李莊,附近三裡五村的,都知道她哪哪都好。”
“要不是她爹非要給她招上門女婿,哪裡輪得到咱家文鬆呢!”
“閨女心氣兒高,即使招上門女婿,也是有要求的。一是人相貌要看得過眼,二是脾氣要好,三就是得識字。”
李蘭英最後總結:“這三樣吧,我覺得咱家文鬆挺符合的。於是就和他們說好了,回來給你們透個話。”
老鐘咂摸咂摸嘴巴,心裡頗不是滋味。可是眼下也沒有更好的親事,就這還是自己求她給尋來的。
於是他對李蘭英說:“二嫂,我肯定信你說的。這事兒吧,我一個人做不了主,主要得看文鬆的意思。”
“以前我和文鬆他娘從來沒有想過,把文鬆入贅到彆人家裡去,文鬆更不會這麼想。”
“要不然這樣,我回去和他們說說,看看文鬆是啥想法,明天一早就來給你回個話兒,你看成不成?”
李蘭英已經把話給老鐘說得明明白白了,畢竟是當上門女婿,這事兒急不得,得讓人家好好商量商量。
老鐘回到家,對老伴和兒子說了李蘭英的話。
鐘文鬆倒是沒有說什麼,聶大梅的臉色有些不好看。
即使家裡窮,孩子多,沒人說親,就像老鐘對李蘭英說的,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會把文鬆送出去當倒插門女婿。
不要說是文鬆這個長子,不論自己家的哪個兒子,他們也不想讓他入贅到女方家裡去。
何況文鬆還是他們的頭一個兒子呢!
老話說無論乾什麼,都要開個好頭。假如文鬆當了上門女婿,他是老大,下麵的四個弟弟,說親就更是得降低標準。
老鐘三十歲才得了文鬆,他爹高興得連喝了三大碗雜糧粥,看著文鬆會跑會跳會說話,才放心地閉上了眼睛。
一般來說,頭兒大女,是父母最看重的孩子。他的身上,寄托著父母最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