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祖龍眉宇間透出威嚴之色:“很好。
我秦帝國糧草充足,軍資與兵器均已備妥,百萬大軍隨時可出征。
消滅各國、一統天下的時機已然成熟。
諸位愛卿,有何高見?”
祖龍目光掃過眾臣。
王翦、李思等人呼吸略顯急促,情緒激動。
幾乎同時,齊聲表態:“臣等讚同。
欲達一統之目標,我秦帝國應首攻晉國。
然欲滅晉,必先除韓。
唯有消滅韓國,我秦帝國方可獲取東進戰略要地。”
祖龍抽出腰間秦王劍,直指沙盤上的韓國。”臣願親率大軍,為秦帝國滅韓,奠定統一天下基石。”
王翦當即跪拜奏報。
“尉繚。”
祖龍語氣威嚴。
“臣在。”
尉繚出列回應。
“燕趙兩國局勢如何?”
祖龍冷笑一聲。
“回稟大王,戰爭已然開啟,燕國遣使來秦求助,期望借我國之力抵禦趙國。”
尉繚答道。
“大王,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趙國受燕國牽製,魏國國力衰微,難與我秦抗衡。
我秦可借援燕名義出兵,表麵攻趙,實則分兵伐韓,終滅韓國。”
李思立即進言。
“臣等附議。”
李思話音未落,殿內群臣紛紛響應。
“韓國,山東六國中最為弱小,兵力不過十餘萬,對我大秦而言易如反掌。”
“為保萬全,孤決意派遣二十萬大軍,一舉滅韓。”
祖龍威嚴宣告。
“敢問大王,何支部隊伐韓?哪路大軍佯攻趙國?”
王翦急切發問。
見此情景……
祖龍嘴角微揚:“上將軍,朕知你渴望建此滅國之功,但凡我大秦起兵,天下必生波瀾。
伐韓之舉,須慎之又慎。”
“如今,趙國雖因長平之戰損兵折將,然仍有廉頗、李牧、龐煖等名將,均非等閒之輩。”
"佯攻趙國之策必須周密執行,由上將軍親自率軍,足以震懾趙國。
同時在趙魏交界處駐兵,以防備魏國。
此事唯上將軍能勝任,朕方能安心。”
"朕已決定讓上將軍統領函穀軍營二十萬大軍,佯攻趙國。”
"上將軍意下如何?"
祖龍笑容滿麵。
"為大秦大局著想,臣願儘力。”
"臣領旨。”王翦恭敬一拜。
"至於滅韓的人選..."
祖龍稍作沉思。
"臣推薦內史騰,其在藍田大營為將,雖無赫赫威名,但堪當此任。”馮去疾舉薦。
祖龍沉思良久:"滅韓之戰,朕欲派蒙恬前往。”
"蒙恬將軍現任雍城大營副將,多年屢建軍功,由他領軍足以平定韓國。”李思進言。
"蒙恬這小子不錯。”王翦點頭附議。
"上將軍。”
"適才蒙恬送來奏報,你看看。”祖龍含笑遞上。
"是。”王翦接過匆匆閱畢。
頓時,他露出驚訝之色。
"甚妙。”
"新卒竟敢如此大膽,率新兵反製老卒,擊敗十隊百戰精銳,入伍次日即升百人長,實屬罕見。”
"這小子很有意思。”王翦看完奏報,忍不住笑出聲。
"大王任蒙恬為將滅韓,是否與此有關?"尉繚猜測。
"滅韓之事,任何軍旅皆可完成。”
"但這小子讓我感到不同,世事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趙遲展現出萬人將的潛質。”
"隻盼他不會令我失望。”祖龍緩緩說道。
仿佛從趙遲身上,他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初登帝位時意氣風發,彆具膽識。
如今雖已成熟穩重,仍掌控全局。
"若大秦再添一名萬人將,那是我們的福分。”王翦隨聲附和。
"廷尉。”
"你的封邑不在李家村嗎?"王翦突然轉向李思問道。
"正是。”
"我也常住封地。”李思笑著回答。
"這小子也出自李家村。”王翦嗬嗬一笑。
"好了。”
祖龍打斷閒談,眾臣立刻收斂神色。
"李思、馮去疾,籌備充足糧秣物資,確保將士糧草充足。”
"蒙毅,持吾兵符往雍城大營,命蒙恬發兵。”
"統一天下之戰,自滅韓始。”
祖龍話語如雷。
"臣等遵命。”
群臣齊聲回應。
...
雍城大營。
"百夫長,將士均已集結。”李青向趙遲行禮。
"很好。”
趙遲點頭。
半月過去。
如今,他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百夫長,率領百名士兵,但仍需建功立業才能摘掉"百夫長"前的稱號。
趙遲深知,自己的征程才剛剛開始。
趙遲屹立於新兵之前,聲音渾厚有力:“諸位,今日是新兵營最後一日。
自明日,你們或奔赴邊關守護秦地疆土,或參與戰場爭鋒。”
他的語氣堅定:“無需多談大義,隻需銘記在戰鬥中,兄弟情誼與袍澤情義不可忘卻。
若遇危難,我趙遲必定挺身而出,衝鋒在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遲轉過身麵向百名精銳,大聲喊道:“我們效忠大秦,誓隨百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