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出口,李思頓覺麵如白紙,思緒紛亂。
他知道這位英明果斷的君主早已看穿他的心思,不過今日廷議未點破,或許念及他多年來為秦效力的情分。
“退下吧。”
李思尚未回神,祖龍便揮手下令,隨即轉身離去,不再多言。
“謝陛下。”
李思懷著忐忑緩緩起身,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章台宮。
“李思。”
“任何人不得挑戰。”
“我絕不容忍第二個呂不韋,也絕不會接受第二個嫪毐。”
“這是我和秦帝國的原則。”
“違者必究,勿謂言之不預。”
祖龍凝視李思離去的身影,寒意浸透心間。
任何威脅王權的行為,都將自食其果。
……
新鄭。
半月中,韓國戰火平息。
秦軍紀律嚴明,故未有屠城或軍紀敗壞之事,這是事實。
韓王宮內,蒙武召集眾將商議。
“參見上將軍。”
“參見蒙將軍。”
諸將行禮畢,蒙武揮手示意免禮,笑意盈盈。
“雍城將士免禮。”
雍城眾將挺身而立,目光聚焦於蒙武。
“韓國已平,大王有旨。”
蒙武展開王詔朗聲宣讀:“韓國既亡,疆土歸秦。
雍城將士功勳卓著,命蒙武、蒙恬返雍城領賞,按戰功封爵晉職,速行。”
“臣等遵旨。”
“敢問上將軍,我軍回朝後,韓國境內如何安排?”
一位將領發問,眾人好奇,唯獨趙遲心生疑慮。
他暗想:“若蒙武、蒙恬調離,而我賞賜遲遲未至,莫非秦王真要讓我鎮守韓國?”
……
蒙武展顏,將王詔遞給蒙恬,又取另一份詔書。
餘光瞥見趙遲,朗聲喚道:“趙遲!”
“末將在!”
趙遲出列,滿懷期待。
“王詔!”
“秦軍名將趙遲,屢建奇功:破邊關,斬敵帥,陷韓境,除韓將。
改良金瘡藥,救活八成傷兵,堪稱神技。”
“韓國既滅,趙遲功勳卓著,弑叛將、弑韓王。”
“特晉十級爵位,封中更,賜萬頃良田,領千人私屬。”
“命趙遲為鎮韓主帥,率十萬大軍進駐韓地,收降韓卒,組建刑徒軍。”
“押解韓官交其裁決:歸順則免死,違抗則處決。”
“秦帝國占據韓國之後,各國必定心生覬覦,伺機而動,試圖撼動我韓地局勢。
趙遲負責軍務,朕隻有一個要求:韓地必須安定,歸屬大秦。”
‘趙遲,勿負朕望。
’
詔書到此結束。
此詔書不僅重賞趙遲,更體現了祖龍對他的重視。
從詔書中,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王者的威嚴與警示之意。
“大王對趙遲的厚愛如此深厚?”
“竟然直接從萬人將升任一方主帥。”
“十級爵位的晉升,在我大秦實屬罕見。”
“趙遲年僅十八歲,年紀輕輕便有如此成就,實屬難得。”
“鎮守韓地,統領軍務,雖名為主帥,但權力遠超主帥,接近一方大將。”
“大王對趙遲的優待前所未有。”
“隻是……”
趙遲獻上的療傷之法和金瘡藥大幅提升了秦軍傷兵的存活率,為百萬大軍立下巨大功勞。
尤其是他親手除掉韓王,徹底消除隱患,這份功勞足以匹配今日的嘉獎。
眾人雖有幾分羨慕,卻無人嫉妒,因為趙遲的地位完全靠自身功績贏得,沒有捷徑可走。
“趙遲聽旨!”
蒙武高聲宣讀,遞上聖旨。
趙遲恭敬接旨:“臣趙遲,領旨。
多謝大王厚愛。”
內心激動不已,秦始皇果然將韓地交給他管理。
“不愧是始皇帝,聖旨兼具賞罰與警示。
王權在他手中運用自如,令人難以揣測。
怪不得後世傳言,始皇不死則天下一統,始皇逝去則天下紛爭。
在他的掌控下,誰敢輕舉妄動?”
然而,趙遲聽出了聖旨中的深意——所有榮耀都源於王權,稍有異心,必將被剝奪。
作為重生者,他雖不甘,卻隻能默默接受。
趙遲深知曆史,明白秦始皇駕崩之後,天下必然大亂,而這正是他期待的結果。
身為臣子,在這種混亂中,所有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他不願承受這樣的結局。
因此,他必須具備與王權抗衡的能力。
他借助係統的支持,獲得了無限可能。
沒有雄心壯誌,難以成就大事。
……
“趙遲。”
“大王對你極為看重,恩賜豐厚,將韓地交給你管理,切勿辜負大王的信任。”
蒙武呈上王旨後,語重心長地叮囑。
趙遲對蒙武父子非常敬重。
此次攻占新鄭,若非他們的付出,韓王可能逃脫,他們父子或許也會受責備。
因此,他對他們充滿感激。
“請上將軍放心。”
“末將定全力以赴,助大秦完全掌控這片土地。”
趙遲鄭重承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好。”
蒙武點頭,眼中滿是讚賞。
自韓國以來,趙遲屢次建功,卻始終保持低調沉穩,這讓蒙武愈加欣賞。
“上將軍。”
“末將接管韓地軍務,不知政務歸何人掌管?”
趙遲謹慎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