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
王翦問。
斥候入內稟報:“趙國邊防有異動。”
“趙營有何動靜?”
王翦皺眉,預感大事來臨。
斥候繼續說:“趙營訓練漸止,煙火稀少,實則撤軍,僅留小股兵力虛張聲勢。”
“廉頗撤了?”
王翦震驚。
“父親,廉頗絕不會無故撤軍,趙國必有巨變。
趙軍駐守,廉頗一退,邊境即危。”
王賁立即接話。
“是趙遲。”
王翦肯定地說,走向地圖。
韓軍伐趙,首戰必取晉陽,晉陽之後...
王翦注視地圖,眼中驚喜漸濃。
晉陽之上僅剩安陽,過此城便是趙都邯鄲。
李信語氣驚訝。
顯然,他也察覺到了。
機會來了!
王翦回神,興奮喊道。
趙遲果然不負眾望,他率軍伐趙,已攻下晉陽,兵臨邯鄲,否則廉頗怎會撤退?
定是趙都遇險,逼廉頗回援邯鄲,才棄了邊境。
王翦高聲說道。
廉頗一退,函穀大軍東進攻趙正當時。
大王已決意滅趙,出兵在所難免。
原計劃等桓漪部會合,現下不必等待。
廉頗撤了,趙境空虛,正是出擊良機。
趙遲雖年輕,卻無愧信任。
在這局勢下,他抓住關鍵時機,攻下晉陽,逼近邯鄲。
王翦盛讚,對趙遲讚賞不已。
趙遲。
不及他。
他不負最年輕上將之名,更不負大王厚愛。
王賁與李信相視感慨。
廉頗老謀深算,撤軍瞞過了他,雖偽裝巧妙,終究晚了一步。
王翦冷哼一聲下令。
李信。
在。
“集結五萬騎兵,隨我踏平趙境營地。”
“末將遵命。”
王賁!
在。
“召集十萬大軍,東向攻趙。”
“諸將聽令,整軍備戰,滅趙。”
“趙遲為我大秦造就如此良機,若不抓住,豈非荒謬?函穀此役無需桓漪部,趙遲已得首功,次功輪到我們了。”
王翦高聲下令。
“末將領命!”
眾將齊聲應諾。
...
邯鄲。
龍台宮內。
趙遲坐於王座之前,階下列陣諸將。
昔日巍峨的王座,此刻顯得格外孤寂。
“將軍。”
“鹹陽使者來訪。”
“帶來君王旨意。”
李青走近趙遲身旁,恭敬言道。
“嗯。”
趙遲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希冀。
長平一役後,秦王斷不會輕視功臣,或許此番之後,我也能更進一步。
隨即,
趙遲緩緩起身,望向殿外,眼中滿是期待。
殿內諸將隨之站起,目光儘顯崇敬。
幾名秦宮禁衛踏入大殿。
他們是王室近衛,由秦王親自派遣,足見對趙遲的重視。
禁衛見到趙遲時,亦流露出敬畏之色。
為首的禁衛,爵位標誌為十二級,在宮中地位頗高。
“秦王旨意。”
禁衛首領高聲宣讀聖旨。
“臣趙遲恭迎王命。”
“臣等恭迎王命。”
趙遲當即跪伏,諸將隨之跪下。
“我大秦鎮韓主將趙遲,鎮守韓地,鞏固疆域,使韓地無虞,功績卓著。
長平一役,斬殺魏軍大將,擊殺龐煖,殲滅趙魏聯軍十八萬,為大秦立下赫赫戰功。”
“現晉升高遲爵位兩級,封為少上造,官職升一級,授予上將軍之職。”
“盼爾勤勉,為大秦建功立業,助我秦帝國早日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
“此外,趙遲所率大軍可擴充至十萬,軍中立功者,趙卿可按其功勞予以提拔。”
“寡人已下令,調藍田與函穀兩處大營共十萬大軍東進攻趙,盼爾全力以赴,再創輝煌。”
禁衛將領朗聲宣讀王命,聲音回蕩於龍台宮大殿。
這是秦王旨意首次在趙國的龍台宮響起,意義非凡。
“臣趙遲,領命。”
“多謝大王厚待。”
趙遲神情激動,大聲回應。
他的手下眾將亦情緒高漲。
趙遲被授予上將軍之職,可擴編大軍。
上將軍之下,能設多個統領十萬大軍的主將職位。
屠睢、章邯等人率先映入趙遲眼簾,有望提為主將,其餘將領也將獲得晉升。
“上將軍。”
“這是王命。”
禁衛將領遞上旨意,眼神充滿敬意。
儘管他年僅二十出頭,但在大秦軍中,強者為尊,趙遲已是諸多銳士和將領敬重的對象。
“多謝將軍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