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速去章台宮,莫讓大王久等。”
“告辭……”
王翦、李牧等人恍然大悟,紛紛拱手告彆。
“告辭。”
趙遲回禮。
不知秦始皇召我去章台宮究竟為何事?莫非又有賞賜?
趙遲心中既疑惑又期待,思慮良久仍無法揣測其意。
秦始皇已處理完今日朝中事務,本不應再有其他要事。
罷了。
或許並無妨礙,否則也不會特意召見。
拜見秦始皇後,便立即返回雍城,探望煙言和孩子們。
想到這裡,趙遲嘴角微揚。
他等待這一刻已經很久了。
說實話,
若非秦始皇召喚至鹹陽,他早就回雍城,回到李家村了。
歸心似箭。
章台宮。
趙遲到宮門外時,趙高緩步上前,恭敬地說:“上將軍,大王已在殿內等候,請直接入內。”
“多謝。”
趙遲點頭致意,隨後步入章台宮。
趙高目送他離開,心中暗自思量:“大王對扶蘇公子極為重視,胡亥公子也不甘示弱。
若想爭奪儲君之位,單靠寵愛遠遠不夠,還需有人相助。
趙遲深得大王信任,日後需設法讓他與胡亥公子合作,爭取他的支持,這樣胡亥公子才有機會。”
念頭一閃而過,趙高眼中閃過一道熾熱,但很快隱去。
畢竟,他始終是祖龍麵前的忠仆,絕不能暴露野心。
章台宮內莊嚴肅穆,彌漫著秦始皇行宮特有的威嚴。
祖龍站在沙盤前,雙手背負身後。
趙遲入內跪拜:“臣趙遲參見大王,不知大王召見所為何事?”
“免禮。”
“過來吧。”
祖龍語氣溫和,少了朝堂上的威壓。
“是。”
趙遲應了一聲,走到祖龍身旁。
“看到這張圖了嗎?”
“不知上麵有何玄機?”
趙遲注視沙盤,仿佛將九州列國儘收眼底。
趙遲順著他的目光看去,視線落在圖上,山川城池清晰可見,宛如一幅袖珍版的華夏江山圖。
“天下、諸邦、炎黃。”
趙遲坦然回答。
“千年以來,天下動蕩,各國興起,弱肉強食,強國吞並弱國,最終歸於一統。”
“這是大秦的基業。”
“齊、楚、燕、趙、魏、韓。”
“各國鼎立於中原沃野。”
“千百年戰火不斷,中原大地屢受劫難,無數百姓死於戰場,不得安寧。”
“我大秦曆代先祖胸懷壯誌,期望子孫銘記東進,振興大秦,統一六國。”
“如今我大秦帝國力雄踞天下。”
“這不是我個人的功勞,而是繼承先王遺訓,延續大秦福澤,才有了今日成就。”
“滅韓,滅趙。”
“一統之勢已成,大局已定。”
“世人說我殘暴,專事征戰殺戮,卻很少有人了解我的初衷。”
“確實,我發動戰爭必有犧牲,必有流離失所,傷亡慘重。”
“然而諸國相爭千年,因戰喪命者豈能儘數計數?”
“若戰亂不止,又有多少生命將被吞噬?”
“當今之世,炎黃民族應停止內部爭鬥,唯有通過戰爭結束戰爭,通過戰爭確定格局,通過戰爭謀求統一,使族人免遭戰禍。”
“我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讓同宗不再紛爭。”
祖龍低語時,眼中精光一閃,直視趙遲:“趙卿,汝可明乎?”
“臣深知。”
“天下一統近在眼前。”
“唯戰可止戰。”
“暫時的紛爭,換來的將是長久的安寧。”
“一時之苦,福澤萬代。”
趙遲立即回應。
聽罷趙遲之言,祖龍眉間微露感慨:“禍及當下,福延千秋,此言甚佳。”
“此話於我朝統一天下而言,實乃真諦。”
“然也。”
祖龍朗聲大笑:“與其任戰亂延續,不如速戰速決,讓後人永享太平。
這份犧牲,值得!”
“秦始皇之功,正是禍在當時,福及千秋。”
“若非秦始皇統一華夏,後世又怎會迎來大一統的局麵?這正是他開創的時代,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皆因秦始皇之功。
若無他開創一統,後世君主何以承襲其誌?”
“可惜,終究遺憾。”
“或許秦始皇未曾想到,他創立的大一統僅存一代,便因胡亥之愚而崩塌,連帶所有血脈也被殘害。”
“唉,終究秦始皇於我亦有恩。
若有朝一日,即便我不侍奉他的後裔,也會儘力守護他的一部分血脈。”
趙遲心中默念,長歎一聲。
祖龍注視趙遲,見他陷入沉思,又發現他與冬兒相似的眉眼。
“麵容如此相像,趙遲與冬兒是否有所關聯?抑或與嶽丈大人有關?”
“嶽丈辭官後移居李家村,甚至暫住於趙遲府中。”
“難道趙遲真與嶽丈相識?”
“除此之外,彆無他法解釋。”
“冬兒恐已遠離大秦,唯有天下歸一,才能找到她的行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祖龍暗自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