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說道,“寡人想單獨陪伴冬兒。”
蒙武和辛勝對視片刻,有些猶豫。
“寡人不會再輕生。
是冬兒讓我感受到為人父的責任,給予我希望。
若我現在離去,趙遲怎麼辦?我們還未相認。”
祖龍聲音低沉,卻已無絕望之意。
“走吧。”
夏無且示意蒙武和辛勝先行下山,他知道祖龍的情緒已穩定。
“是。”
二人行禮後隨夏無且離開。
山腰處。
“老夏,你剛才對大王說的話,屬實嗎?”
蒙武問。
“屬實。”
夏無且苦笑:“若不說,隻會斷了他的希望。
阿房在大王心中的重要性,無需多言。”
“今日遷墳並公開趙遲身份,定會引發諸多麻煩。
不僅名不正言不順,各方勢力也不會坐視不理。
各國尚未全滅,秦帝國根基稍有動搖,其他國家便會趁機而入。”
“況且,趙遲對父親的怨恨,你也清楚。”
“若讓他知道大王是其父,恐生嫌隙。
即便大王解釋,趙遲性情剛烈,怎會容忍當年迫害其母之人逍遙法外?”
“總而言之,我能做的,是拖延時間,讓大王放下輕生念頭,也讓趙遲積累更多權力與威望。”
“大王難道不明白我的用心?”
夏無且問。
“明白。”
“大王已決定,在與趙遲相認後立他為儲君,承襲大秦。
蒙武目光閃爍。”
“不錯。”
“然要達成此目標,需大王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
屆時民心歸附,禮法亦無法約束。”
“自古至今,誰能有這樣的成就?大王必將流芳百世。”
“這般人物,何須拘泥常規?再說,待秦帝國統一,趙遲若能建功立業,權力自會壯大。
掌握軍權後,誰敢違抗?”
“綜上所述,我今日所言皆為安定大王之心,不忘根本,不負黎民。
也為趙遲謀得更佳局勢,萬一大王有何變故,趙遲身份存疑,如何與其他公子抗衡?”
“也是為了給他更多時間積蓄力量,使其地位穩固無人可撼。”
“唯有大王與趙遲在,方能破除猜忌,重開新局。”
“一切皆為趙遲。”
“阿房雖已離去,但趙遲是我生命的全部。”
“天地廣闊,無人可傷他絲毫。”
“大王既定其地位,便無人能奪。”
夏無且語氣堅定。
“蒙家始終與趙遲同進退。”
蒙武立刻表明態度,神情亦十分決然。
“長公子才智出眾,年少時即任我大秦上將軍,若他成為儲君,必能使大秦再度興盛。
辛勝願全力輔佐長公子。”
此時,辛勝也發聲了,目光極為篤定。
夏無且與蒙武聞言,皆看向辛勝。
儘管辛勝的爵位和職位遠遜於統率十萬大軍的將領,但他統領著王宮中的五萬禁衛軍,肩負守護君王重任。
一旦他選擇支持趙遲,在未來鹹陽城及王宮內的任何變故中,他都能迅速派兵乾預,這是不可忽視的強大助力。
“辛勝將軍,您是否確決心助遲兒?”
夏無且凝視著他,語氣平和卻莊重。
“大王心意我已明了,他對冬兒姑娘情深義重,可以確定,大王必將追封冬兒姑娘為王後,他們的孩子自然為嫡子。”
“我效忠王權,效忠大王,自然也會效忠這位名正言順的嫡子。”
“此外。”
“我在王宮統領禁衛軍多年,見過大王眾多子女。
公子扶蘇雖溫良有禮,深受大王寵愛,但過於仁慈,不適合作為君主。
其餘幾位公子各有長處,然而無論誰當選,即便有宗族與權臣支持,也難以與遲公子相比。”
“我支持遲公子,這既合乎情理,也是大王期望的。”
辛勝嚴肅地說道。
他親見祖龍的柔弱之處,感受到祖龍對趙遲母親的深情以及對趙遲的重視,還聽說祖龍有意立趙遲為儲君。
這充分說明了趙遲地位的不可動搖。
“很好。”
見辛勝如此表態,夏無且點頭表示認可。
得到這樣有力的盟友,對趙遲而言無疑是件喜事。
目前,趙遲要做的就是儘力增強自身實力,為日後成為真正的嫡長子奠定根基。
“關於今日後山之事。”
“除了我們三人,切勿讓其他人知道。”
“你們明白了嗎?”
夏無且低聲囑咐,同時向蒙武和辛勝交代。
“老夏,你就彆擔心了。”
蒙武說:“我守口如瓶。”
辛勝認真回應:“末將定守秘不露。”
“距離趙遲成婚還有四天。”
“接下來該為大王準備居所了。”
夏無且微皺眉頭,陷入沉思。
祖龍既然來到此地,就絕不會輕易離開李家村。
他知道趙遲是他的兒子,而趙遲的孩子將是他的孫子和孫女。
即便祖龍素來喜怒不形於色,他對血緣親情的重視卻不容置疑。
宮中皇子公主雖多,祖龍雖未親自儘父職,卻常有恩賜。
若將宮中子女與趙遲相較,實不公平。
宮中子女肩負嬴氏宗族延續之重任,而趙遲則是他與冬兒的親骨肉,血緣相連,自當有所不同。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