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如戰場,表麵友好,實則波濤暗湧,利益驅動下,朋友亦可能反目。
“因此,”
“大王尚未公開父子之情,當前要務是逐步賦予趙遲更多權力,同時借助一統天下的宏偉計劃,重建禮製,建立不朽功業。
待六國儘滅,無外敵侵擾之時,還懼那些叛臣作亂嗎?”
“恬兒、毅兒,”
“大王決心已定,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助力趙遲獲得更大權勢,在暗中為他積蓄力量。
待天下歸一,趙遲身份公開之後,我們將成為他的堅實後盾。”
“為了趙遲,我蒙家願全力以赴,為其爭取支持。”
蒙武語氣堅定,彰顯家族權威。
“王翦和桓漪兩位上將軍能否爭取到?”
蒙恬詢問,這是關鍵所在。
“確實,父親,”
“我國現有四位上將:王翦、桓漪,加上父親與趙遲。
他們掌握大部分兵權。
倘若儲位有爭議,雍城大營足以發起攻勢;再得函穀關及藍田大營的支持,趙遲的地位自然更加穩固。”
“日後無論誰與趙遲爭奪儲位,麵對我們的強大實力,他人任何暗中謀劃都不值一提。”
蒙毅冷哼一聲。
得知祖龍認可趙遲的身份並承諾儲君之位後,蒙毅心中已無絲毫疑慮。
“王翦和桓漪,”
“他們向來奉行明哲保身之道,隻忠於君王,從不卷入紛爭。”
“不錯。”
“這也是我家族能在軍中屹立不倒的原因。”
“然。”
“他們雖不知趙遲的真實身份,卻對他極為看重,視其為我大秦最傑出的晚輩加以培養。
有這樣的聯係,日後無需擔心他們不助我們。”
蒙武嘴角浮現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再說李牧此人,”
蒙恬繼續說道。
“李牧善於統兵,且懷有家國大義,麾下掌控十萬大軍,但剛剛歸秦,必定明哲保身,不會參與朝事,也不會與人結盟。”
蒙武解釋道。
“說到此處,”
“趙遲公子似乎正在謀劃一項策略。”
蒙毅眉頭微皺,像是想起了什麼。
“哦?”
蒙武與蒙恬一同看向蒙毅。
“李牧坐鎮邊疆,屯兵十萬於代地邊境,這難道也是趙遲公子的謀劃?”
蒙毅問道。
“據王翦和桓漪所說,此事確由趙遲一手促成,且合情合理。”
蒙武答道。
“韓非本是韓國公子,忠於韓國,卻被趙遲說服歸秦,如今位居要職,將來必成九卿之一,這是否也是趙遲的安排?”
蒙毅接著說道。
此言一出,蒙武與蒙恬相視一眼,突然想起一些舊事。
“趙遲已經在為未來布局了嗎?”
蒙武驚訝地問道。
“並非如此。”
蒙恬搖頭,“趙遲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大王的兒子,又怎能提前謀劃?”
蒙毅忽而開口:“趙遲此舉,或許隻是未雨綢繆。”
此話一出,蒙毅頓時警醒。
“位居高位卻受製於王權,趙遲能迅速登頂,必深知此中利害。”
“然而他年輕氣盛,豈會甘心完全屈從於權力。”
“他派李牧,遣韓非。”
“不過為將來憑己力保全自身。”
蒙武神色驚懼地說。
寥寥數語間,蒙武似有所悟。
“趙遲公子果真無愧於大王親子。”
“蓄勢自保,這份膽識,實在令人敬佩。”
蒙毅一時啞口無言。
“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作為。”
“若王權輕易動搖,那便不配稱作王權。”
“趙遲暗中布局,於他日後複位有益,也算是好事一樁。”
“況且,他還不知自己的真實身份。”
“他無需爭位,因為他注定將成為我秦帝國核心。”
蒙武微笑道。
“嗯。”
蒙恬與蒙毅隨之附和。
若趙遲非王位繼承人,卻有異心,難免被視為叛逆。
但因身份注定王權歸屬,此行為便不算野心。
“罷了。”
“關於趙遲的事,我們隻需銘記心中即可。”
“如今趙遲婚事已定,我們也該向大王辭行了。”
蒙武說。
“是。”
蒙恬與蒙毅點頭應允。
場景切換至趙府正廳。
“臣蒙武。”
“臣蒙恬。”
“臣蒙毅。”
“求見大王。”
三人跪拜於外。
“進來吧。”
祖龍嘴角微揚。
此時,趙鈺琪與趙熙兩個孩童在祖龍身旁嬉戲,讓他倍感家庭的溫馨。
三人入廳,見祖龍對幼童如此寵愛,覺得理所當然。
“大王。”
“臣將與蒙恬返回軍營。”
“蒙毅則回鹹陽。”
“特來告辭。”
蒙武恭敬稟報。
祖龍點頭:“我在雍城已近半月,該回鹹陽了。”
“大王所言極是。”
“大王離京期間,多虧相邦料理政務,否則朝廷恐陷混亂。”
蒙毅笑道。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