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可使秦敗亡?”
“魏已亡,晉陽被占。”
“秦強盛,燕齊楚聯手恐難敵。”
如今,
對付秦唯守策,各國應結盟。
“秦若攻燕,齊楚必不坐視。”
“此乃齊燕盟約。”
“秦若攻我或他國皆無理,失民心。
我等決意避正麵衝突。”
慶秦對燕丹說。
“確然。
結盟禦秦,曾是唯一選。”
但,時移勢易。
“孤已尋更佳途。”
燕丹嘴角微揚,帶諷笑意。
慶秦目光閃動,疑惑震驚,直視燕丹。
“孤遣使,攜樊於期首級及仿製地圖,以秦王懸賞名義呈獻。”
“不出數日。”
“祖龍,將赴黃泉。”
燕丹緩緩道。
言畢,慶秦驚恐:“殿下,此舉何意?欲刺秦王?”
“然。”
燕丹輕笑:“此番祖龍必死無疑,再無他人庇護。”
“殿下,可知所為?”
“刺秦可使侵襲名正言順。”
“殿下,如此糊塗?執意為之,國危矣。”
慶秦焦慮痛惜。
“上將軍勿憂。”
燕丹輕笑一聲,眼中透著堅定。”父王若知此事,必定不容許我涉險。
然而,時不我待,成敗在此一舉。”
慶秦皺眉凝視燕丹,滿麵憂慮。”殿下,刺秦之舉稍有不慎,恐致國家覆滅。
此事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燕丹仰頭淡然一笑:“上將軍多慮了。
計劃縝密,勝算在握。
使者早已入秦,如今撤回已不可能。”
慶秦急切道:“殿下,祖龍豈是易與之輩?他若察覺,我燕國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燕丹起身,負手而立,目光如炬。”大王英明,但國運艱難,不得不為。
祖龍野心勃勃,今日不除,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燕王喜聞聲抬頭,眼神微凝:“上將軍,何事令你如此慌張?”
慶秦躬身稟報:“啟稟大王,秦帝國吞並魏國後,氣勢洶洶,我燕國若貿然行動,實為不智。”
燕王喜沉吟片刻,手指輕敲龍案。”此事關係重大,上將軍有何對策?”
慶秦低頭思忖,良久方道:“依臣之見,應暫緩刺秦之議,靜觀其變。”
燕丹搖頭輕歎:“大王,時不我待。
若坐以待斃,隻會坐視強敵崛起。”
"對齊、楚兩國,秦帝國的立場如出一轍。”
燕王喜語氣平淡。
"是太子……太子他……"慶秦猶豫不決,顧慮著燕丹的身份。
"太子究竟做了什麼?"燕王喜臉色驟然陰沉。
"知子莫若父。”
燕王喜對自己兒子燕丹最為了解。
聽聞慶秦之言,燕王喜手中的毛筆墜落,滿臉驚懼。
"你怎麼知道?確定是他策劃行刺秦王嗎?"燕王喜臉色突變,猛然起身質問。
"大王,適才太子來找我,告知刺殺秦王的計劃,並要求我聯絡齊楚兩國集結兵力,在刺秦成功後進攻秦帝國。
但我怎敢像太子這般魯莽,怎能不考慮後果?若刺秦成功,秦王無嗣,秦帝國必亂;但若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本因無端受伐,如今因太子此舉,我們反成刺客一方,秦王定會震怒,發兵攻燕。
何況,齊楚兩國也不會相助,畢竟這一切均由太子引發。”
慶秦說到這裡,麵露絕望之色,已然預見最壞的結果。
"逆子!竟敢擅自行刺,不顧國家安危!這是禍國之舉!"燕王喜怒不可遏,麵色鐵青,突然劇烈咳嗽。
"大王息怒。”
"此事,太子已付諸行動。”
"且無法挽回,太子派出的刺客恐已深入秦帝國境內,根本追不回。”
慶秦急忙勸慰。
"這逆子。”
"平時獨斷便罷,涉及家國大事,竟也敢妄為。”
"有這樣的逆子,寡人痛心,大燕亦蒙羞。”
"寡人愧對列祖列宗。”
燕王喜滿腔怒火與無奈,癱坐於王座,滿是無助。
見狀,慶秦不便多言。
燕丹身為儲君,此次擅自行事,他與燕王皆不知情。
但國事重大,他須稟告,若將來真出問題,燕國恐難保全。
"上將軍,當務之急,"
"您認為該何應對?"燕王喜焦慮地看向慶秦。
"當前之策,"
"隻能寄望太子派去的刺客能成功刺殺祖龍。”
"否則,"
"我們燕國就有危險了。”
"隻盼做好迎戰準備。”慶秦長歎一聲,充滿無奈。
"上將軍。”
"你去將那逆子抓來,我不懲罰他,便無顏為王。”燕王喜憤慨道。
"大王,此刻尚不可。”
"還需靜候結果。”
"若是最終失敗,到時懲處太子也來得及。”慶秦回應。
"唉。”
聽後,燕王喜也歎息道:"祖先保佑,願我大燕國運延續。
這逆子的行為,也盼他成功,否則我大燕將徹底覆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
此刻的大秦,國力鼎盛。
昔日阻礙統一的晉國即將納入秦境,武安君趙遲的捷報近日傳至鹹陽。
晉國如今全境歸屬大秦。
秦吞並晉國後,國力倍增。
秦人無不為此自豪。
或許終有一日,大秦將一統天下,主宰山河。
趙遲受封武安君的消息迅速傳遍秦地,百姓皆知其威名。
不知不覺間,趙遲聲望頗高。
係統結算時,他必有所得。
鹹陽,秦王宮戒備森嚴,每幾步便有禁衛,即便高手闖宮也難逃圍攻。
秦王殿中,祖龍喜形於色,滿朝文武齊聚。
“武安君報捷,魏國覆滅,土地歸秦。”
“諸卿,如今天下唯餘齊、楚、燕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