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撤北境軍,東胡等異族必然趁機作亂。
如今正值冬季,正是異族擾邊之時,若撤兵力,我北境百姓將陷入極大困境。”
慶秦麵色驟變,急切陳詞。
“家何安,國又何存?”
“為燕國生死存亡計。”
“我已顧不得其他,隻須擊潰秦軍,事後必儘力彌補。
但此刻,秦是我最大的敵人。”
燕王喜神情瘋狂,令滿朝文武無不膽寒。
“慶秦。”
“朕賜汝調兵虎符,召集全國可戰之兵,迎擊秦軍。”
“此外,丞相。”
“即刻派遣使臣接連奔赴齊、楚兩國,無論付出何種代價,都必須求得援軍。”
“燕丹,你這悖逆之子。”
“隨軍出征,若燕國戰敗,你便不必歸來。”
燕王喜高聲說道。
這是他在當前局勢中所能想到的唯一對策了。
麵對秦軍的攻勢,唯有應戰彆無他法。
向秦稱臣或淪為階下囚,是他所不能接受之事。
光陰飛逝,轉眼便是月餘。
燕國境內,造陽城失守。
百萬秦軍突破燕境防線,重鎮造陽城落入敵手。
自秦軍進入燕地,攻占此要塞不過一日光景。
造陽城頭。
趙遲負手而立,俯瞰這座已被征服的城市。
“武安君。”
“此城已完全控製,殘敵儘除。”
此戰擊殺敵軍無數,俘虜八千餘人。
屠睢趨步上前,恭敬稟報。
“燕國動向如何?”
趙遲語氣平和詢問。
“燕國已在曲逆集結重兵,兵力超過十萬,似欲正麵迎戰我大秦。”
章邯恭敬回答。
“此舉實屬愚蠢。”
趙遲輕蔑一笑。
“燕國主帥縱使是慶秦,他也應知曉對抗大秦需依托城池防守。
然燕丹坐鎮軍中,驅使燕國調動大軍主動出擊,此事背後怕是他從中推動。”
章邯亦帶嘲諷笑意說道。
“燕丹乃我大秦恩人,若非他行刺先王,我大秦也不會有今日之出兵。
齊楚兩國也不會有所行動。
如今他執意與我大秦決戰,本君定會滿足他。”
趙遲冷哼一聲。
“稟告武安君。”
“李牧將軍派來的使者已攻下燕國數城,正等您的指令。”
任囂恭敬彙報。
“速發密函給李牧將軍,燕國已調走北境邊軍,為防外族入侵,命他率軍守邊。
滅燕之戰是我族內部紛爭,若有外族插手,本君絕不容忍。”
趙遲聲音冰冷。
燕國舉動雖隱秘,但暗中傳遞的情報早已落入趙遲手中。
可以說,燕王調度軍隊應對局勢時,燕國朝廷的所有信息都經由暗影傳到趙遲手裡。
“遵命。”
任囂恭敬領命。
“諸位。”
“滅燕之戰,我大秦師出有名,成敗關鍵在於速戰速決。”
“燕國若要與我大秦對決,本君定會如其所願。”
“傳本君旨意。”
“全軍直奔曲逆,與燕軍決戰,一舉摧毀燕國根基。”
趙遲嚴厲下令。
“遵命!”
城樓上的將領齊聲響應。
曲逆。
兩軍對峙。
一邊是身穿黑甲的大秦軍,氣勢磅礴,無數黑旗飄揚。
另一邊,十餘萬燕軍嚴陣以待,軍容同樣莊嚴肅穆。
然而士氣相差懸殊。
燕國在大秦的強大攻勢下幾乎崩潰。
在大秦主導下,天下皆知燕國曾派人行刺秦王,導致大秦發兵反擊。
燕國將士也清楚此戰對自己不利。
“上將軍,”
“您終會認可我的決定。”
“隻要擊敗秦軍,我燕國便無後顧之憂。”
“一旦戰勝秦軍,齊楚兩國見秦並非不可戰勝,必定出兵相助。”
“此戰,我燕國必勝無疑。”
燕丹站在戰車上,望著身旁的慶秦,話語充滿自信。
“唉,”
慶秦無奈歎息,燕太子的稚嫩讓他難以招架。
最初策略是據城堅守,等待時機,期望齊楚能有所行動,派遣援軍。
但燕丹堅持己見,憑借身份逼迫慶秦主動迎擊。
在壓力之下,慶秦不得不妥協。
“上將軍意圖與秦軍周旋爭取時間,然而秦軍勢如破竹,我燕國本就國力衰弱,難以持久抗衡。
百萬大軍對秦軍,糧草供應恐難支撐數月。”
“若一味拖延,糧草又從何處來?”
“唯有全力以赴與秦軍決戰,才是唯一出路。”
燕丹再次發聲,語氣堅定。
“燕國將士聽令!”
“暴秦入侵,意欲摧毀根本。
今日,我燕丹與諸位同生共死。”
“與秦拚死一戰!”
“勝則燕國延續,威名遠揚;敗則我燕丹與燕國共赴黃泉。”
“諸位將士,準備迎戰!”
燕丹拔出腰間利刃,遙指秦軍,高聲呼喊。
“殺!殺!殺!”
數十萬燕軍齊聲怒吼。
天地間儘是喊殺之聲。
然而,在喧囂中,數十萬秦軍卻麵無表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即,
“燕丹,”
“不過是未成熟的少年。”
“既然求死,那寡人成全你。”
趙遲冷笑一聲。
湛盧劍出鞘,直指虛空。
“燕興用卑劣手段刺殺秦帝,如今大秦為正義之師,不滅燕國,誓不退兵。”
“大秦銳士何在?”
“風!風!風!”
“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