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所言極是。”一位官員點頭附和,"扶蘇雖為長子,但秦帝國一向以賢德為先。”
昨日討論分封製時,僅王綰等少數人發言,其餘人都保持沉默,未敢違背大王旨意,但扶蘇仍被視為背離大王意誌的共犯。
單憑這一點,大王絕不會輕易對待扶蘇。
因此,胡亥少主必將成為儲君,我們也將全力支持胡亥少主……李思話音剛落,殿內群臣齊聲響應。
主位上的胡亥聽後嘴角微揚,"有這麼多支持者,儲君之位非我莫屬。”內心竊喜,激動不已。
在他看來,太子之位似乎唾手可得。
趙高冷眼旁觀,怒視趙遲,"若非你當年陷害我被罷免中車府令一職,我也不會離開王宮。”心中滿是對趙遲的怨恨。
一夜之間,鹹陽城氣氛緊張。
眾多朝臣暗中活動,因為大王已經明確表示,明日將在宗廟前裁定儲君人選。
而這個儲君人選,早已顯而易見。
當前的候選人是長公子扶蘇和胡亥公子。
在朝堂之上,他們是最引人注目的兩位公子。
其餘公子要麼缺乏支持,要麼對儲君之位興趣寥寥。
然而,眾多公子心中難以平靜。
太子之位由君父裁決,他們是祖龍之子,怎能不心存向往?不到最後一刻,人人懷有一絲希望,若能得到君父冊封,命運定會截然不同。
一夜過去,次日悄然來臨。
鹹陽城閉門戒備,宮中禁軍往來頻繁,仿佛預示著重大事件即將發生。
與此同時,大秦最隱秘的情報機構——黑冰台也在秘密調動兵力。
這些行動悄無聲息,外人一無所知。
宗廟位於鹹陽城中,獨立於王宮之外,由宗室管理,是供奉曆代先祖之處。
相較其他國家宗室仍活躍於朝堂,秦帝國宗室逐漸式微,這與其過往行為密切相關。
當年他們迫使祖龍廢黜趙遲為後,宗室內又缺乏賢才,導致他們在朝廷中的地位日漸衰落。
如今,宗室雖保留名號,卻已失去昔日權力。
這全因自食其果。
昔日宗室權勢滔天,視自己為國家根基,甚至淩駕於王權之上,最終落得今日局麵。
現任宗室首領嬴傒是祖龍之父嬴子楚的兄長,執掌宗室已久。
宗廟之外,嬴傒已有部署。
祭台上擺設著祭祀所需的血食。
“諸位。”
“大王多年未來此處祭祖,今日下旨至此,不僅關乎太子人選,更關乎宗室是否能在滿是外臣的朝廷中重新站穩腳跟。”
“太子需具備正統與仁德,扶蘇公子當是最佳人選。”
“若大王未立扶蘇為太子,宗室將按長幼有序之禮進言。”
“若扶蘇公子被立為太子,宗室必重歸朝堂,諸位可明白此意?”
嬴傒麵容滄桑,目光堅定,直視宗室官員,沉聲說道。
“諾!”
宗廟官員齊聲應答。
他們同屬嬴姓王族,宗廟事務儘在其掌控之中。
談及重返朝堂、重掌權柄,眾人滿懷期待。
“大王。”
“你之手段堪稱高明。”
“僅憑一人便能壓製宗室,但大秦並非你個人所有,而是嬴氏一族的基業。
縱使你再強大,也難逃衰老之時。”
“你的兒子扶蘇不及你這般手腕,日後必依賴宗室治理國家。”
“到那時,我會讓你明白,無宗室相助,秦帝國難以成事。”
嬴傒注視宗廟,心中暗想。
時光靜靜流逝。
不久,到了朝堂與宗廟商議的時刻。
文武百官陸續到達宗廟前的祭台旁。
人人身著官服,神色莊重。
文官以王綰為首,武官之首卻不見趙遲,而是由蒙武代替。
這讓王綰眉頭微皺,頗為不滿。
“趙遲如此輕視朝廷,實在不應。”
“今日決定儲君之日,他竟未現身?”
“令人失望至極。”
王綰心中怒火難平,愈發不悅。
他年事已高,即將辭去相邦之職,但仍需在朝堂上為家族謀取長遠利益,確保扶蘇成為儲君,維持王家繁榮昌盛。
此事對他至關重要。
文武百官相繼抵達宗廟。
很快,祖龍的諸子也紛紛來到宗廟前。
按照順序站立,扶蘇毫無爭議地位居首位,胡亥緊隨其後,與扶蘇並肩而立。
這是宗廟安排的結果。
作為儲君爭奪的兩大熱門人選,他們的地位自然更高。
宗室重歸朝堂,嬴傒處處小心。
文武百官、諸公子與公主齊聚。
寂靜中,忽聞一聲高呼:“大王駕到!”
聲震四方,文武官員、諸公子公主皆警覺起身,齊聲道:“臣等恭迎大王。”
“兒臣恭迎父王。”
鑾駕由禁衛護送至宗廟前,受眾人敬仰。
帷幕掀開,趙遲緩步而出。
眾人見趙遲,不明其身份者皆疑惑。
今日重要之日,趙遲竟得乘鑾駕,連儲君扶蘇也未獲此殊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父王待趙遲甚厚。”
扶蘇心生不滿,胡亥等人亦嫉妒。
趙遲雖有功,卻終究外臣,何以受此厚遇?連王子們亦不及。
“待儲君定後,必打壓趙遲勢力。”
群臣憤憤思忖,“他如今權勢滔天,無視我等。”
“同乘鑾駕,大局已定。”
眾人暗喜,尤其是蒙武,他早知趙遲身份,期待已久。
“武安君趙遲,”
有人冷諷,“朝中威望雖高,卻對扶蘇無禮,不過是武夫,不懂為臣之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縱有功,也不過虛名。”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