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嬴遲鄭重回應:"可以。
總有一天,我一定能複活母親,可能是幾十年後,也可能是上百年後,但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我會讓父母如當初所願,永遠相伴,不再分離。”
"好孩子,好。”
"父相信你能做到。”
"為了你,為了你的母親,我必定長久等待。”
"我一定會等到母親重生之日。”
祖龍激動地說。
嬴遲的回答完全消除了他的疑慮。
總有一天,他還能再見冬兒,那個他心中最愛的人。
"必然如此。”
嬴遲點頭回應。
至於母親複活需要多久,嬴遲也不清楚,但他掌控秦帝國後,謀劃天下,未來的大秦必將成為武道強國。
嬴遲也會引導父親走上武道之路,延長壽命。
再加上自己手中的延壽丹,一定能讓他等到與母親重逢之時。
此時。
"兒臣扶蘇,求見父王。”
扶蘇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祖龍聽見,麵容由溫和轉為威嚴。
他對嬴遲流露出父親的溫情,這是家中特有的溫暖。
至於其他兒子,他們對祖龍既敬畏又敬仰,祖龍對他們也一樣嚴格。
他們無法像嬴遲那樣與他親密交談,把他當作父親而非彆的。
"進來。”
祖龍以威嚴的語氣說道。
扶蘇應聲而入,神情嚴肅,快步進入大殿。
"兒臣拜見父王。”
"拜見太子兄長。”
扶蘇入殿便向祖龍與嬴遲行禮。
"朕曾說過,沒有朕的旨意,你們不得入宮覲見,怎麼這麼快就忘了?"祖龍冷聲道。
祖龍對扶蘇更多的是失望。
在他不知道嬴遲時,最器重的就是扶蘇,投入了最多的精力和資源培養。
他還為扶蘇挑選了許多良師,朝中官員任其挑選。
最終,扶蘇接受了宗室推薦的淳於越,造成了如今的局麵。
然而,扶蘇深受儒家禮法的影響,在祖龍這位君主麵前,竟然還以禮法爭論,毫無敬意與忠誠,這讓祖龍十分傷心。
祖龍放棄扶蘇的理由很簡單——嬴遲的出現。
如果沒有嬴遲,祖龍或許會試著糾正扶蘇的思想。
這次淳於越大張旗鼓,召集五千儒生,在祖龍眼前掀起如此大的風波,令他震怒。
儒家勢力的擴張,與扶蘇脫不了關係。
察覺到祖龍話語中的失落,扶蘇眼中閃過歉意。
隨即,他跪倒在地。
"莫非你還在為淳於越求情?為那些該受懲罰的儒生求情?"
"朕告訴你,淳於越與儒家犯下大逆之罪,聖旨已下,絕無赦免。”
祖龍看到扶蘇的動作,臉色突變。
顯然,他認為扶蘇此舉是在為淳於越求情,彆無他意。
畢竟,扶蘇的形象早已深深印在他的心裡。
"父王,兒臣不是為老師求情,也不是為儒家求情。”
扶蘇叩首道,語氣帶著苦楚。
在父王看來,自己已經讓他如此失望,扶蘇怎能不感到苦澀。
但這事不能怪彆人。
"如果不是為他們求情,那你是為了什麼?"祖龍眉間微皺,沉聲問道。
“兒臣愚鈍,受人操控而不自知,更甚者違背父王意願,彈劾父王,此皆兒臣過錯。”
“幸賴父王寬宏大量,未曾降罪,往昔未能體會父王之恩德。”
“若非大哥點醒,我真會以為淳於越待我情真意切。
我以為儒家的忠孝禮義為治國根本,殊不知他對我的信任不過是利用罷了。
他召集儒生反對父王,與皇權抗衡,這已背離儒家正道,假忠義之名脅迫君主。
我竟如此輕信,實屬愚昧。”
“辜負父王多年期許,讓您失望了。”
扶蘇言至此,聲音已然哽咽。
他對淳於越的信任,勝過對父親的敬重,視其為師長。
經嬴遲一語點破,他方知事態遠比想象複雜。
回憶過往,淳於越常掛在嘴邊的是複興儒家,這任務也被強加於他。
如今回首,扶蘇終於理解淳於越今日的所作所為。
他對淳於越的信任,換來的卻是自己淪為棋子的命運。
想到這些,扶蘇滿心自責,愧對父親。
今日前來,正是為了向祖龍表達悔意,即便無法彌補過錯,這也是身為子女應有的態度。
祖龍聽罷,深受觸動。
他從未想過固執的扶蘇會如此改變,昔日的頑固與偏狹已不複存在。
祖龍欣慰之餘,也感歎嬴遲的影響,“遲兒,你讓我震驚。
我一直認為扶蘇的性情難以更改,你卻做到了。”
“或許,兄長似父,便是這個道理。”
祖龍內心感慨良多。
作為父親,他並非完人,也無法對每個兒子都公平。
唯獨嬴遲,是他唯一的例外。
皇室向來冷漠無情。
祖龍對兒子期望頗高,若能成才則最好不過。
扶蘇曾是他最器重的兒子,如今態度的轉變讓他十分滿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即便心中歡喜,祖龍仍保持應有的威嚴與冷靜。”你能有此覺悟,我很欣慰,希望今後不再誤入歧途。
我會為你另尋良師,無論習武還是治學,均由你自己選擇。”
扶蘇誠懇請求:“父王,理論需經實踐檢驗。
如今長兄推行郡縣製,兒臣願任郡守,為秦帝國效力。”
“懇請父王與兄長成全。”
嬴遲聞言,對扶蘇刮目相看。
皇室中親情淡薄,尤其是在爭奪儲位的兄弟間。
失敗者往往被囚禁甚至殺害,曆史上的悲劇屢見不鮮。
扶蘇主動請纓當郡守,看似普通職位,實則是被外派離開京城。
此舉表明他無意爭奪太子之位,或許隻是為了逃離鹹陽,鍛煉自己。
嬴遲對扶蘇、胡亥及其他公子的態度淡然。
祖龍對他十分寬厚,隻要他們安分守己,便能享有優渥生活;反之,則不會有半分寬容。
祖龍雖感意外卻未加阻攔,認為這是扶蘇的最佳選擇。”既如此,去與你兄長商議,郡縣製全權交由他負責。”
他說。
“兄長,請應允我的請求。”
扶蘇誠懇說道。
“你欲赴何地任郡守?”
嬴遲走近扶蘇,扶其起身後問道。
“我想往北方邊疆。”
扶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