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浩原來那個世界,我們征戰歐洲三大獎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
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在第38屆柏林電影節斬獲最佳影片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摘得最高獎項。
90年代以後,影帝影後更是層出不窮。
1992年《阮玲玉》的張曼玉,《秋菊打官司》的鞏俐,分彆斬獲柏林和威尼斯影後。
1994年《活著》,葛優成為首位戛納影帝。
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夏雨以17歲之齡加冕最年輕威尼斯影帝。
1995年《女人四十》的蕭芳芳獲得柏林影後
該說不說,夏雨年輕的時候和張一山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如今這個世界,華國電影走向與上麵差不多,就是獲獎電影和人名與蘇浩原來的世界有很大的出入。
沒辦法,要是一樣就得進小黑屋了。
8月26日的早上
蘇浩一行人落地意呆利威尼斯機場。
此行一共有十五人,除了《o!樹先生》的主創團隊外,還有魯影廠的副廠長王燕宇以及華影集團的李懷斌。
他倆都是來幫《o!樹先生》搞公關工作的。
蘇浩也樂在清閒,上輩子他雖說也是個導演,但是涉及到公關這種事兒他可是一竅不通。
按照他的想法,公關就是請人去品品綠茶,降降火。
“哈哈哈,李!好久不見!”
剛走出飛機,一個中年大胡子走上來,熱情和和李懷斌抱了抱。
“好久不見,拉裡多納。來我給你引薦一下,這位是我們競賽單元影片《o!樹先生》的導演,蘇浩。”
“蘇浩,這位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成員,同時也是意呆利著名導演胡佩·拉裡多納先生。”
居然是他。
蘇浩眉毛一挑,胡佩·拉裡多納在這個世界可是相當有名,曾經三次獲得威尼斯最佳導演獎,一次戛納金棕櫚獎,算是歐洲學院派的代表人物。
“您好,拉裡多納先生。”
蘇浩伸出手,用不是很熟練的意呆利語回應道。
胡佩·拉裡多納同蘇浩等人握了握手,非常的熱情:“蘇導的意語是剛學的?”
“對,前不久剛學的。現在還不是很熟練。”
“哈哈,已經很不錯了。”拉裡多納爽朗一笑,轉向李懷斌:“李,上車吧。我已經給你們安排好酒店了,就在聖馬可廣場附近,風景絕佳。”
前往酒店的路上,蘇浩看著窗外駛過的風景,非常的新奇。
上輩子他第一次聽到威尼斯這個城市,還是因為小學語文課本裡的一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
從那以後他就一直想來這個水城看看,後來大表哥的出現讓蘇浩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媽的,還不如大連威尼斯好玩呢。
林映雪和林沁幾個年輕人是第一次出國,看著窗外的一切都非常的新奇,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也是,雖說現在人們條件好了,但是國外的一切還是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依舊充滿了神秘和吸引力。
等到了酒店,蘇浩,李懷斌,王燕宇各一間房,其他的兩人一間。
收拾完東西後,蘇浩拿起電影節的日程表研究起來。
整個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2001年8月29日開幕,9月8日閉幕,為期十天,共二十部電影角逐主競賽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