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電影報》的專訪還沒出爐,其他的報道先行傳回了國內。
因為最終的獲獎名單還沒有公布,所以媒體在報道的時候還是比較的含蓄,絕大部分都是圍繞著華國曆史第一部進入威尼斯主競賽單元的電影,場刊3.53的評分,以及國外影評人的評價做報道。
也有少部分聰明人直接把國外對於《樹先生》原封不動的搬運過來,再付上一份華文翻譯,看的一幫影迷如癡如醉。
蘇浩看了幾份來自國內的報紙,搖了搖頭。
嘖嘖嘖,現在的人,還是太單純了。
不光是影迷單純,媒體也單純。
誇的時候都不敢使勁誇。
這要是放在後世那些自媒體身上,那這些新聞稿的樣式應該是這樣的:
《炸裂!華國電影改寫曆史!<o!樹先生>威尼斯封神,陳澤抽煙姿勢被歐洲影評人跪舔:東方卓彆林再世!》
《鷹國人跪著看完!<o!樹先生>威尼斯首映引暴動,蘇浩放話:華國電影不需要好萊塢施舍!》
《頂級內幕!他拍完<o!樹先生>精神分裂,至今見人就喊給哥個麵子!》
瞧瞧,這多有話題度,這多能吸引眼球。
要是用了這些新聞稿,這報紙的銷量不蹭蹭蹭的網上漲啊。
某bbs電影論壇上。
“怎麼回事?威尼斯電影節我們有電影入圍了?這個蘇浩是誰?二十一歲的導演?”
“兄弟,你落伍了吧。這個蘇浩還挺有名的,去年拍了一部微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在央視6播放,挺火的啊。”
“哎,我記得這個事兒,當時把我哭慘了。”
“嗚嗚嗚,小八……”
“有在威尼斯的兄弟嗎?能不能給我講講這個《o!樹先生》?”
“誠邀,人在威尼斯,剛下飛機。這部電影在電影節挺火的,有不少影評人都打出了高分。威尼斯的場刊給電影打了3.53,算是得獎的大熱門。”
“臥槽,這麼牛逼?”
“有去看過電影的麼?”
“我看了。怎麼說呢,沒怎麼看懂,但是陳澤演的是真牛逼。”
“確實。這個電影給我就是奔著陳澤去的,當我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嚇了一跳。臥槽,這是陳澤?然後我就服了,感覺他不像演的。”
“劇情呢,劇情呢,劇情嗯?”
“劇情上,不少說。有不少國外影評人都在討論這部電影,不過好像也沒討論出啥來。畢竟裡麵藏了太多華國特有的隱喻,我估計隻能等電影上映後,咱們自己的影評分析了。”
“什麼時候上映?”
“9月20日。”
“到時候去看看。”
“同去同去!”
其實選擇在在國慶檔上映並不太好。
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還在前幾章提到過呢。
但是電影上映要蹭電影節的熱度,還得避開米國九月份發生的那件大事。
沒辦法,隻能苦一苦華國的觀眾了。
至於票房的票房……反正電影的票房票房又不給他分成,票房是多是少都和蘇浩沒什麼關係了。
“這個角色非常具有戲劇性……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我就被樹這個角色嚇住了。”
“我告訴我自己,這個電影我要接,這個角色我也一定要拍。”
“如果我不拍,我這輩子一定會後悔的。”
這個時候,陳澤也在接受記者的采訪:“幸不辱命,電影拍完了,我很滿意。”
“陳澤,談談你對蘇導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