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片,這是毫無疑問的。”
“不管是歐洲,還是好萊塢,隻有商業片才能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關鍵。”
“在所有的電影類型之中,動作、喜劇、愛情片是市場接受度最高的電影。特彆是愛情片。”
蘇浩笑到:“不管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有多大,‘愛情’,永遠都是最吸引人的。”
“就像《泰坦尼克號》那樣?”
“是的。”
蘇浩繼續說道:“除了愛情片外,我們還要立足我們本土的特色,探索探索多元類型片的模式。”
“比如?”
“比如,外國人看我我們國人想到最多的是什麼?kongfu!將華國功夫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再將東方的傳統美學和人文關懷融合進去,將其打造成獨屬於我們華國的類型片——武俠片。”
“像這種類型的電影,不僅外國人愛看,我們華國人也愛看,在國際各大獎項上,也有很強的競爭力。”
“口碑,票房,獎項都有很強的競爭力。”
沒錯,蘇浩說的就是《臥虎藏龍》。
作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他以1700萬刀成本撬動全球2.16億刀票房,這其中還包含北米的1.28億米刀。
在影片中,李安首次將武俠與哲學、情感相結合,改變了傳統武俠片的快節奏打鬥,通過竹林打鬥、青冥劍象征等場景,將東方美學與禪意融入動作設計,給了外國人一點東方的震撼。
“功夫這個命題非常的寬泛,我們可以融合的元素也有很多,比如說熊貓。”
“熊貓?”
“沒錯,熊貓和功夫是我國的兩大特色,也是外國人最喜歡的兩大元素。將這兩個元素結合起來,肯定會吸引到大量的觀眾!”
嗯,這次說的是《功夫熊貓》。
上輩子,受限於國內動畫產業的落後,讓好萊塢早早的就把《功夫熊貓》搶跑了。
這一世,蘇浩說什麼也不能讓《功夫熊貓》被彆人捷足先登。
“還……還有嗎?”
白建國和韓平兩人現在就像兩個小學生,一人一個本子,眼巴巴的瞅著蘇浩上課。
“當然有啊,我們華國上下五千年,有太多好東西可以拍了。”
“無論是個人的俠義精神,還是江湖朝堂的腥風血雨,這種類型的電影,隻要拍出來,就會有很多人去看。”
“此外,我們的古典神話,《山海經》,《封神演義》,《西遊記》,甚至是《聊齋誌異》,這裡麵的所有故事,人物都可以單獨拿出來進行創作。”
“然後將同一個背景下的人物,在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故事宇宙。”
“兩位領導,這樣的電影拍出來,你們說有沒有人看?”
說句實話,華國電影從來都不缺素材,缺的是啃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做事的人。
你說對不對,陸太君?
聽到這,韓平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身,繞著屋子內轉了幾圈,道:“小蘇,你是繼續說。”
“除了這些外,我們還可以效仿好萊塢,開發合家歡的題材,比如動畫電影,家庭喜劇,以及那些能夠跨越年齡界限,讓全家人都能享受的電影。”
“這種電影拍攝成本不高,但是回報率卻相當可觀,能夠吸引各年齡段的觀眾走進電影院。”
“此外,我們現在的檔期太少了,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除了賀歲檔外,我們還應該增設暑期檔、國慶檔,甚至周末檔,細分市場,滿足不同觀眾需求……”
巴拉巴拉的,蘇浩講了整整三個小時才閉上嘴。
白建國和韓平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記了一大片,直到蘇浩停了下來,兩人才停下筆。
韓平感歎道:“蘇浩,你的這些東西,是從哪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