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已經上映三個多月,隨著奧斯卡的熱度慢慢褪去,單日票房看是慢慢的下降。
但是架不住一開始的基數大啊!
單日3000萬米刀下降兩三百萬,哪家根本就不叫下降,
叫技術調整~
就這樣,在全世界電影人的注視下,《泰坦尼克號》的票房仍是蹭蹭的往上漲。
十八億,十九億,二十億,二十一億……
眼瞅著,全球電影票房就要到全球二十五億米刀。
好萊塢麻了,不對,應該說是全球電影圈都麻了。
廢話,看到這個數字,你跺你也麻!
是,這幾年全世界電影市場都在穩中向好持續的增長,但是你這也太誇張了吧。
彆人的全球票房也就5,6億,好一點的7,8億。
結果你這倒好,直接把票房乾到二十多億去了。
問題是,電影還沒下映啊!
按照現在這個上座率來看,電影最起碼還能在院線呆四個月。
該死的!
蘇浩,那你到底想乾什麼!
你要毀了整個好萊塢電影,毀了全球電影市場嗎?
對此,迪士尼的喬治·約翰遜特意在《紐約時報》上發了一篇文章,來感謝蘇浩。
對於迪士尼的好命,好萊塢的其他七大可是恨的牙癢癢。
“瑪德,喬治·約翰遜真該死啊。”
“這老小子怎麼這麼好命,讓他撿了這麼大一個便宜。”
“這老家夥本來都要滾蛋了,沒想到這一部影片就挽回了她的職業生涯。”
“要我說,喬治這老頭得給蘇磕一個。”
“說什麼呢,是整個迪士尼都要給蘇磕一個、”
對於同行們的羨慕嫉妒恨,喬治·約翰遜一點都不在乎!
老子就是命好,怎麼了?!
不服?
你打我撒~你打我撒~
除了圈內人的羨慕嫉妒恨,圈外的觀眾可都是興奮地很,特彆是在蘇浩的老家。
眾所周知,當電影票房在華國到達一定的數字後,那就不再是一些簡簡單單的數字了,而是一種象征,一種現象。
一大幫網友直接化身精神股東,擱網上天天算電影的票房,就好像製片方會分給他們錢一樣。
“全球二十一億米刀,國內馬上6億票房了!”
“兄弟們,再加把勁,把小破船頂上6億!”
“瑪德,國外都二十多億米刀了,國內還不到一億米刀?這要是讓老外知道了,還以為我們國人看不起電影呢!破!必須破!而且國內票房,最少要有一億刀。”
“在看了,再看了。最近三十三場相親,全看的是《泰坦尼克號》!”
“在看了再看了!昨天單獨陪老婆看完,今天再陪小姨子看。”
“好家夥,我直接好家夥,大家都這麼會玩?”
“?怎麼回事,我也沒點開海角啊。”
“臥槽,真的是太牛逼了,去年蘇浩的《讓子彈飛》剛打破國內最高票房,現在《泰坦尼克號》又來了。”
“國內其他的電影直接麻了,怎麼打都打不過,我估計以後沒有電影敢和蘇浩的電影一個檔期了。”
“就是可惜男女主都是外國人,電影裡的華國人是真的少。”
“廢話,《泰坦尼克號》本來就是好萊塢電影,又不是華語電影,不然的話,你以為奧斯卡會這麼好心,把這麼多獎頒給他?”
“這個蘇浩命是真好,也就是今年咱們國家和米國關係好,放在前幾年,奧斯卡根本不會給一個華國電影頒獎。”
“電影裡麵有一個華國女演員,好像叫田麗婷,長得挺好看的。”
“國內的其他導演不能學一學蘇浩嗎?一天天拍的什麼爛電影!要是多拍點《泰坦尼克號》這樣的電影出來,難道還怕沒人進電影院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