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的折價玄機
通達信軟件的可轉債界麵在清晨的陽光裡泛著金屬光澤,陳默的指尖在鍵盤上快速敲擊,晶瑞轉債代碼)的實時數據在屏幕中央跳動。轉股溢價率一欄顯示3.2,紅色負號像個醒目的驚歎號,吸引著他的全部注意力。周遠山的身影從身後逼近,手指重重敲在分級基金交割單複印件上,紙麵發出清脆的響聲:“無杠杆的折價套利,規則風險藏在條款裡。”
“轉股價值怎麼算?”周遠山的問題帶著考校的意味。陳默熟練地在exce表格輸入公式:“轉債價格135元,轉股價20元,正股現價21元,轉股價值就是2120)x100=105元?不對,轉債麵值是100元。”他修正公式,單元格自動計算出136.5元,“轉債價格135元,折價1.1。”周遠山點頭,調出2019年廣電轉債的曆史k線,某段漲幅後突然暴跌的曲線被紅圈標注:“當時溢價率4,但觸發強贖後轉債三天跌了22。”
陳默在操盤日誌上寫下第一行字,鋼筆尖在“折價套利”前畫下著重號:“三要素:轉股溢價<2,正股封單>50萬手,剩餘規模<3億元。”他的視線掃過晶瑞轉債的f10資料,剩餘規模2.8億元,正股晶瑞股份)的漲停封單顯示80萬手——符合前兩條標準,但第三條“強贖觸發價”讓他筆尖停頓。周遠山的手指精準點中屏幕:“強贖觸發價22元,正股現在21元,再漲4.8就觸發。”
945,轉債成交量突破2000萬元,陳默的鼠標在買入按鈕上懸停三秒。老張的耳機提示音在頻道裡響起:“t+0通道已開通,轉股申報截止今日1500,結算後股票自動到賬。”他演示實時成交數據,賣盤隊列裡1000張以上的大單占比65,“機構參與度達標,流動性沒問題。”陳默按下確認鍵,5000張轉債成交,成交價134.8元,持倉界麵的浮動盈虧開始閃爍綠色。
“剩餘期限1.2年,意味著公司有足夠時間觸發強贖。”周遠山遞來《可轉債管理辦法》摘要,第二十七條關於強贖條件的表述被黃色高亮,“觸發後30個交易日內必須決策是否強贖,這是最大的時間風險。”陳默調出244章的算法模塊,在風險參數裡添加“強贖倒計時”字段,老張立刻在係統後台寫入代碼:“距離觸發日<30天自動標紅,<15天彈窗警示。”
午間複盤時,工作室的微波爐轉動聲與鍵盤敲擊聲交織。陳默對比分級基金與可轉債的交易界麵,前者的杠杆比例限製與後者的無杠杆特性形成鮮明對比:“分級基金吃的是流動性和杠杆的虧,轉債靠的是條款博弈。”他圈住資金流水裡的手續費欄,轉債交易免印花稅,成本僅為分級基金的15。周遠山推過來一份2020年的爆倉案例,某投資者在轉債轉股後遭遇正股跌停,賬戶虧損18:“他沒算強贖後的溢價回歸,轉股時溢價率還有2,相當於為錯誤定價買單。”
1430,晶瑞股份的封單減少至20萬手,轉債溢價率收窄至1。陳默的手指在鍵盤上敲出止盈指令,3000張轉債以135.5元賣出,剩餘2000張選擇轉股。他在“灰色筆記”記錄操作邏輯:“保留底倉測試轉股效率,同時規避封單減少帶來的正股回調風險。”老張的量化回測結果顯示,該策略在2022年轉債熊市中的勝率68,但最大回撤發生在強贖公告後的首交易日。
收市後的工作室燈光轉暖,周遠山將一份北交所研報推到陳默麵前,某半導體企業的pe數據用熒光筆標注:“北交所25倍,科創板60倍,跨市場估值差40。”他的手指劃過行業對比表,“和轉債的折價邏輯一樣,都是市場定價機製的錯配,但需要考慮流動性和交易規則差異。”陳默盯著研報裡的“轉股溢價率”公式,突然意識到這與ah套利的價差計算本質相通,區彆在於對手盤從市場分割變成了條款博弈。
“強贖條款相當於上市公司的看漲期權。”周遠山調出晶瑞轉債的募集說明書,“公司有權以100.3元的價格贖回轉債,當轉股價值超過130時,多數公司會選擇強贖。”他演示曆史案例,82的強贖公告發布在溢價率歸零前,“這意味著折價套利者必須在條款觸發前離場,給安全邊際留足空間。”
深夜的書房,陳默對著轉債持倉明細複盤。轉股後的2000股晶瑞股份靜靜躺在賬戶裡,明日即可賣出。他摸著鍵盤上的轉債快捷鍵,想起分級基金操作時的杠杆警報,現在的無杠杆交易讓他心態平靜許多,但周遠山的提醒依然在耳邊回響:“沒有絕對的無風險,隻有被量化的風險。”
他翻開“灰色筆記”,在“可轉債套利”章節新增條款:“強贖觸發價與正股價差需保持5以上安全邊際,剩餘期限<1年的品種溢價率容忍度收窄至1.5。”這些文字是今天實戰的總結,也是對分級基金教訓的呼應——當金融工具從杠杆類轉向條款類,風險點從流動性枯竭變成規則博弈,但核心依然是套利三要素:價差空間、流動性保障、成本測算。
周遠山的消息在淩晨發來,附帶北交所某公司的招股書摘要:“注意他們的做市商製度,這是跨市場套利的新變量。”陳默盯著屏幕上的“做市商庫存股”條款,意識到新的挑戰即將到來。可轉債的折價玄機尚未完全破解,北交所的估值差又在召喚,金融市場的規則永遠在變化,而他的套利體係必須像老張的算法模塊那樣,不斷迭代更新。
窗外的月光灑在操盤日誌上,陳默寫下今天的最後一條感悟:“每一次套利都是對市場規則的解碼,從reits的審批流程到轉債的強贖條款,不變的是對‘確定性’的追求,可變的是風險參數的邊界。”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房間,他知道,明天的北交所研究將是新的開始,而晶瑞轉債的操作隻是漫長套利路上的一次小考——在這個充滿規則陷阱的市場裡,唯有持續精研條款、量化風險,才能在折價與溢價的波動中找到真正的玄機。
喜歡股市搬運工請大家收藏:()股市搬運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