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月6日,今天還是小寒,也是臘月初十,北方的各大城市溫度已經降到零下二十多度了。
劉旭從辦公樓裡出來,感覺這個位麵濱海的溫度都可以跟東北有的一拚,昨天晚上劉旭將這段時間收購的白菜全部過來,又到了年關,供銷社的譚主任對於其他物資今年不像去年那樣急迫了。
可過年的副食品還是缺的,白菜、蘿卜之類過冬蔬菜老百姓自己種的那點,也僅夠一家子這一冬天消耗的,往外賣的不多,這樣城的居民吃菜可就成了問題。
平時吧,他們在各地收購一些供應城市也能那樣了稀裡糊塗的過去了,可到了年關就不一樣了,城裡的老百姓過年總得包兩頓餃子吧。
劉旭這次可是敞開了收購的,少了根本不管用,因為要供應的地方實在太多,整個淮河以北的北方所有縣城以上的城市中都要供應,去年全國蔬菜的產量一共才1千萬噸,其中白菜才250萬噸。而後世白菜年產量高達1.1億噸。
劉旭從國內收購了2千萬噸,而整個北方縣城以上的城市大概630個,這個時期的人口不多但平均下來每個縣也有5到7萬人。
這樣平均算下來每個可以分到9百斤,算著是差不多夠了,但實際上根本不夠,廣大的農村地區也不是一點也不給,也有種的少的,欠收的,隻不到下一季蔬菜上市的都需要采購一些的。
要知道這個年代不像後世有大棚技術,人們對於白菜的需求大大降低了,這個年代一天三頓就指著這個白菜過呢。
劉旭不但采購了白菜,凡是能夠在常溫下保存時間長一些的他都是按千萬噸級彆的量采購的。
像土豆、東瓜、南瓜、胡蘿卜、白蘿卜、洋蔥、大蔥、甘藍等,雖然量沒有白菜、土豆那樣大,但搭配著銷售也能省下不少白菜運往其他地方。
“劉先生,實在太感謝了,這兩年啊可全指著你呢。我都不知道要是你這裡也沒有,全國的老百姓怎麼過這個冬天。”
“哎,光指著我不是個事兒啊,咱們還得想想怎麼提高產量才行,我可不想我的資金全都浪費在這種東西上邊。你說我多進口點機械設備不比這個強嗎?”
“確實是,您放心,這件事我們一定會往上報的。”
“這件事不是你們一部門能辦成的,需要各種部門協作,事情很麻煩的,蔬菜看著不起眼兒,其實是很重要的。”
“誰說不是呢。”
譚主任跟他聊了幾句就跑去安排車皮發貨了,劉旭看著天上又紛紛揚揚的飄起了雪花來,乾脆叫上張順帶著幾個警衛開車出去市裡的市場上轉轉。
由於劉旭就在濱海,所以這裡的市場算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早最早早的就給他們留出來並且都運到了市場上。
劉旭來的時候就見了不少在買個新到的白菜等蔬菜,一群人圍著一個滿頭大汗的中年人嚷嚷著,七嘴八舌之下這個賣菜的就受不了:
“彆捯飭彆捯飭!咱介兒管夠兒,今兒個買不著還有明兒、後兒呢,著嘛急!”
後邊一個買菜的立刻就接了上來:
“您了蒙誰啊?不缺菜咋前兒個嘛也沒有?”
“哎呦喂,您了介不抬杠嘛!咱介白菜可是‘未來集團’的洋貨,能短了您的嘴?”
“得嘞,甭廢話了,麻溜兒給我裝上!”
“好嘛,這就來,您了候著!”
正在裝菜的那位看自己的還沒裝完這人就要走立刻出聲攔著:
“誒——介兒還差一半兒呢!我要三百斤,您了才裝一百五,趕緊的彆磨嘰!”
“來啦來啦!甭擠,人人有份兒!”
劉旭搖搖頭向著彆處走去,這時前邊又有兩個聲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