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還是機械化種田好啊,這才是解放生產力的根本辦法啊。”
首長看著這兩台微耕機不到半小時就收割完一畝地,感慨的說道。
“是啊,這要是人工,怎麼也得10個壯勞力才能頂的上這一台機子。”
劉旭這時接過話說道:
“這算啥呀,你們一會兒看看那些大型聯合收割機的作業場麵就知道什麼叫高效率了。”
首長在大家乾活的時候,就走進了麥田裡,看著被整齊的切割下來的麥杆上偶爾有一兩顆落下來的麥穗說道:
“還行,你們看這些麥穗,收割後以後田中沒剩下多少,說明這機器可以啊。”
這時候這一畝地的冬小麥就全部脫粒成功了。
“首長,脫粒完成了,咱們過去看看吧。”
“好,走。”
這次準備的是百斤裝的麻袋,每一袋都沒有裝滿,多的也就裝個七、八十斤,少的有個五、六十斤,一共裝了14個袋。
等他們走過來,就聽到不少驚呼聲:
“這真是一畝地打出來的麥子?這也太多了。”
“就是啊,要不是親眼所見,我是說什麼也不敢相信的。”
“哎,人家是怎麼種的,這還沒有上秤我就知道少不了啊。”
“是啊,明顯差出來了,人家這一畝地差不多頂我們那裡三、四畝的產量,這也太嚇人了。”
“好了,好了,趕緊把袋口都紮緊了,全給我放到那個手推地磅上,咱們稱一下重量。”
眾人七手八腳的將手推地磅放平整了,然後將這些裝麥子的麻袋一袋袋摞了上去。
“1015公斤?”
“什麼?怎麼可能?這稱準不準?”
“你叫個什麼勁兒?這是濕麥子,最少還得減25的重量。”
“哪也不少啊,一畝地得有個...812公斤吧。”
“廢話?我當然知道這是濕麥子的重量,那也不少啊,你家的能有這樣的產量嗎?”
這時選中的那4塊地的麥子也陸續運了過來。
“快快快,再稱一塊地的看看,還有沒有這麼高了。”
眾人又是一陣忙活兒,將地磅上的麥子搬了下來整齊的放在一邊,又將一塊地的放了上去。
“993公斤。”
“好家夥,那這個曬乾之後,也得有744公斤吧。”
“了不起啊?換,換接著換。”
“1038公斤,1024公斤,982公斤。”
在一聲聲吆喝聲中,報出了5組數據,農業部李書城部長渾身都有些顫抖的問向了旁邊的李井君:
“李院長,這個數據準確嗎?”
“準確,不過李部長可不要以為實驗田裡的數據能當天下所有土地的數據,我們這是實驗田,各方麵都是按最好的條件來種植的。”
“尤其是水肥方麵,根本就不會有一點缺少的情況出現,我們甚至還用上了化學肥料,才種出這樣的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