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小劉啊,壞起來是真壞。”
在這裡參觀後,劉旭將一行人送至酒店,先陪大家吃了一頓簡單的午餐,然後才給眾人安排好房間。
劉旭跟首長來到頂層的總統套房,這裡還是上回來時,他住的房間。
“小劉啊,我們現在缺的就是時間,發展這一塊我現在是不怎麼發愁了,前段時間的財政經濟問題報告我看了,國家的收支預算大概是1200億斤糧食,合125萬億,比起去年的1100億斤的數據是大了一點,但是有限。”
“總的來看,我們的財政情況大體上是平衡的,可能稍有點赤字,但還算過的去。”
“嗯?不對吧,如果去年的數字是正確的,那他們就嚴重重低了今年的數字。以我們目前的出口規模可不像有赤字的樣子,也沒有道理。”
“嗯......為什麼?”
“他們肯定沒算新增土地上的收支,也沒有算到經濟會議期間我們的成交量會大幅的增加。”
“你說的有道理。”
“我計劃10月份出去看看,你提前安排一下,到時候陪著我出去走走吧。”
“啊?好的,好的。”
老人家這應該是第一次出京巡視,沒想到要自己跟在身邊,說不激動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國家雖大,但是天災不斷,你翻翻史書看看這幾千年來有幾年是風調雨順的,我們的科學技術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個水平,那我們就不能再讓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更不能因為一點天災就讓我們的百姓衣食無著。”
劉旭點點頭說道:
“我明白,後世之所以能夠在三、四十年間快速發展離不開您這個時期為整個國家打下的基礎。”
“有資料顯示在這幾十年間我們一共修建了超過十萬座水庫,數百萬公裡的灌渠、可耕種土地更是從3.4萬公頃擴大到345.5萬公頃,而且在同時還基本上建全了工業體係,並且培養了大量的產業工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是沒有這些基礎,後世的經濟想要騰飛,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不過首長,我感覺我們應該多少做出一些調整,因為在後世的時候,雜交水稻要到73年才培育成功,76年才開始大力普及,但是我們現在可是早了20年。”
“這20年的變化可就大了,一是我們目前沒有那麼多的人口,二是糧食產量高了,對土地的麵積的依賴性就降低了。”
“以前要想多收糧隻能靠多種,可經過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普及後,相同麵積的產量可就比以前多出不少來。”
“所以我的建議是將東北、西北等地的土地開發出來,解放我南部山區以及西部黃土高原地區大量不適合糧食生產地區的老百姓,將這些人們轉化來產業工人。”
“因為這樣有三個好處,一是解決當地人多地少的問題,二是環保問題,三是大量工廠的人手問題。”
“就以黃土高原為例,這地方一年下不了幾場雨,靠天吃飯的收成根本就得不償失,而且種地生活一直在破壞著這些地方的生態,讓這些地方的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不但可以解決這兩項問題,還能提供大量的工人。”
“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件事還是需要再討論,論證一下。”
“這就非常好嗎,大家集思廣議,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我們總結的問題的多了也就能相應地想出合理的辦法來解決了。”
劉旭聽到首長將自己意見聽進去了,也是非常高興。
“首長,您休息會吧,我等下午再過來吧。”
喜歡1950海量物資交國家請大家收藏:()1950海量物資交國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