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齊整。
廚房裡的大鍋全部派上了用場。
豆油滾燙,一把又一把的樹土豆片被下入鍋中。
居民區裡也有幾位大娘刀法不錯。
熟悉一二,樹土豆片的切割也能很好地掌握,而且大有越切越快之勢。
雖然不似劉筆那樣迅速,但也是秩序井然,刀鋒生風。
寧貓兒把切好的土豆片都浸泡在水裡,去除它們表麵過剩的澱粉。
既是為了防止炸的時候粘連,也為了炸的時候更加乾脆。
浸泡差不多十五分鐘,寧貓兒把泡好的土豆片扔進大鍋中油炸。
薄土豆片入鍋時候會發出極為享受的油炸響聲。
一波又一波的新土豆,帶來一陣又一陣的鳴響,就好像好像在大禮堂中一次又一次地熱烈鼓掌。
等薯片飄起,等到邊緣微黃,油炸完成,再由蘇姚把薯片撈出去,放進一個乾爽的網篩裡瀝乾油分。
油分瀝乾,會被倒入另一個鍋中複炸1分鐘左右撈出,再由羅川外派的工人放到旁邊的大桶裡冷卻。
差不多涼下來之後,就把大桶密封好,送往羅川的生產線——
那裡,薯片會被放進塑料罐中,完成最後一道封裝,再來到各大超市的貨價上。
2333號公路兩側燈火通明,大家都在為各自的目標努力著。
洗淨、削皮、切割、浸泡、油炸複炸、瀝油冷卻、運輸封裝,一氣嗬成。
劉筆主要負責切割,這個活兒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法在做的時候偷吃。
一開始還有些生疏,後麵大家越配合越緊密。
就好像一群人在一起做餃子一樣。
一片片動人的金黃色,被放進了一個個罐中。
劉筆並沒有把所有的土豆都加工進去,而是取了三分之一,作為繼續擴種的資本。
忙活到了第二天超市開門之際,劉筆的薯片,終於如約上了貨架。
此時,是安全區惡意漲價的第三天。
超市盤點庫存,確認壓縮餅乾正好還有兩天的貨量可用。
店長們開始調配物資,用壓縮餅乾和薯片相互抵充。
加上一些暗市交易,各種渠道都在確保薯片的消耗,能夠跟得上生產。
當然,吃過荒野飯店薯片粥的民眾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新產品。
而且8元一罐的價格,幾乎是原價15元的壓縮餅乾的一半!
一開始,人們會買兩罐薯片的同時,再買一袋壓縮餅乾。
回去之後,用薯片摻雜著壓縮餅乾煮粥來吃。
後來大家發現,薯片粥的口感根本用不著壓縮餅乾,而且這兩個東西的主料似乎都很類似,便再也不選擇餅乾了。
薯片的購買高峰逐漸到來,而壓縮餅乾的銷量反而節節下降。
加上許多人家裡還有存糧,原本預計兩天就要賣完的壓縮餅乾,三天過去了,仍然還有剩餘。
而這來回數日,以前種出來的土豆林,又到了收割的季節。
這波收割,可以稍微填補上一批薯片遺留下來的空缺。
就像每個人家裡不會每天都去買米一樣,家家戶戶都有存貨,糧食不會立即出現空缺。
超市那裡按照市場的銷量推算,下一波樹土豆的成熟期,可以趕上薯片的購買量。
之後就要看劉筆的擴種效果。
按照十天成熟,十天一茬的速度,逐漸填補潛在的糧食缺口,最後實現完全的糧食替代。
眾人聚在桌前,上麵有一份計算好的文件材料。
一位店長說道:
“店老板,按照我們的計算,要養活整個緩衝區的人口,樹土豆還得種上百畝。現在的產量,沒有辦法很快彌補缺口。”
另一位店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