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熊起鍋,燒起熱油。
這條魚,是他所有努力的結晶。
那天他在劉筆店中,聽到了發酵的思路,又從蘇姚的口中,得知了邊緣城區的特色。
到底什麼東西能夠發酵?
又有什麼東西,能夠通過發酵,凝結出與眾不同的味道?
方大熊想到了一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發酵過程中,微生物會產生酶,分解蛋白質,生成小肽和氨基酸。
這一過程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改善食品的風味和質地,產生鮮味,且讓易於消化。
聞著臭,吃著香,就是成功發酵蛋白質以後的現象。
報廢了大大小小數條魚之後,方大熊認為1~1.5斤的魚最為合用。
要肉厚而細嫩,太醃不透,容易留著發黴。
殺魚去腮和內臟,洗淨瀝乾後在兩麵三刀。
薄鹽初醃,加少許辣椒、薑片、料酒內外擦勻。
魚腹裡塞入薑和蔥段,再把魚碼進乾淨無油的塑料盒,撒少許蔥薑。
蓋一隻平盤,壓一塊石磚,讓血水滲出;
在陰涼地方靜置五天,每天把魚上下翻動一次,使發酵均勻。
聞到淡淡發酵臭味,魚鰓處仍有鮮紅即可。
取出衝掉表麵黏液,再擦乾就好。
這便是這條臭魚的前世今生。
不讓用麵粉,沒有關係。
方大熊在魚身撲一層薄乾澱粉,投入鍋中,煎至兩麵金黃定型。
鍋留底油,下肉丁炒油炒香,放薑片、蒜粒爆香。
加土豆基酒、加一勺醬油半勺糖,加熱水沒過魚麵。
小火燉煮,中途不斷淋上湯汁。
大火收汁,撒青蔥,淋少許香醋提味。
輕鹽、壓石、控溫、定時。
發酵帶來的味精一般的發酵鮮味,在高溫烹炸之後,又將一部分臭味物質揮發。
最後留下醇厚鮮香的魚肉。
緊實彈韌,卻又不失細嫩。
用筷子輕輕一撥,就能開花成瓣。
而這鮮中帶鹹、鹹裡透甜”的複合湯汁,簡直就是米飯的絕配!
而方大熊,當然配了米飯!
米飯旁邊埋上鹹蛋黃,粉糯鹹香,是下飯的絕配。
而之前黏糊糊的鹹豆也已經派上用場。
從缸中取出時,它已經是黏糊糊的偏紫色狀態。
但在其中加入薑絲、辣椒絲、蒜末還有糖和鹽,餿了一樣的鹹豆,就好像重新煥發了生機一般。
灰紫色變成了鮮豔的橘紅色。
粘稠的拉絲,也仿佛變成了饞人的味道。
按入一些已經壓碎的鹹蛋黃,在鹹豆滋味中,又加入了蛋黃的香氣。
主食是米飯,主菜是紅燒臭魚,而配菜則是鹹蛋黃拌鹹豆。
非常強大的協調性。
非常完整的食譜。
雖然臭味著實逆天,但米飯、鹹豆、臭魚,似乎在共同組成了一幅味覺的畫卷。
這幅畫卷似乎在提醒人們,這裡曾有一個濕潤的江淮。
……
……
而錢聰那裡的步驟,似乎顯得要簡單許多。
凍乾的技法給”腥、冷、乾”的食物帶來了可能。
蝦肉剝除蝦殼切碎,蟹肉、螺肉和蜣螂肉同樣剝殼切碎。
在凍乾機的作用下,他們變成了肉乾一樣的物質。
卻不太堅硬,隻是粉粉的酥脆餅乾狀。
這些東西,用炸好的肥肉油渣包裹,等肉油自然浸潤其中,慢慢冷卻,便能嘗到絕佳一口的鮮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