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啊!"李戡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地看著穿透鐵甲的槍尖。
吳權雙臂發力,將李戡挑落馬下。叛軍見狀,士氣崩潰,四散奔逃。
"軍候威武!"西涼兵歡呼雷動。
正當吳權準備收兵時,一隊打著"牛"字旗號的騎兵疾馳而來。為首的是個滿臉橫肉的將領——正是他的頂頭上司牛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軍候!"牛輔勒馬停住,"冷司馬陣亡了,從現在起,你升任從軍司馬,統領千騎,務必守住阿陽!"
吳權心頭一震。冷謙是牛輔手下得力乾將,他的死意味著戰局比想象的更嚴峻。
"屬下領命!"吳權抱拳,隨即問道,"將軍,不知叛軍主力..."
"韓遂率三萬大軍正往這邊來。"牛輔臉色陰沉,"董中郎將命我等堅守待援。阿陽若失,金城危矣!"
牛輔匆匆離去後,吳權立即收攏部隊,清點人數。此戰損失百餘騎,還剩九百餘人。他任命吳恒、吳俥、鞠演、田樂、陽逵各領兩百人,迅速進駐阿陽。
阿陽城果然殘破不堪。城牆多處坍塌,守軍不足五百,且大半帶傷。吳權剛入城,就接到報告:縣令要見他。
縣衙內,一位三十出頭、麵容剛毅的文官迎了上來:"下官阿陽令蓋勳,多謝將軍解圍之恩。"
蓋勳?吳權心中一動。這可是東漢末年有名的能臣,後來在雒陽保衛戰中表現出色。
"蓋縣令不必多禮。"吳權還禮,"叛軍主力將至,當務之急是加固城防。"
蓋勳點頭:"城中糧草尚可支撐半月,但守城器械匱乏..."
"我有辦法。"吳權胸有成竹。他現代軍事工程學的知識正好派上用場。
接下來的三天,阿陽城變成了一個大軍營。吳權指揮士兵和百姓:在城牆薄弱處搭建木柵,填充土石;製作簡易投石機,用火油罐作彈藥;在城外挖掘陷馬坑,布置鐵蒺藜;將城中鐵匠鋪集中起來,日夜趕製箭鏃。
"吳司馬,這"鐵絲網"當真有用?"蓋勳好奇地看著士兵在城外圍設的帶刺障礙。
"韓遂騎兵眾多,此物可阻其衝鋒。"吳權解釋。這是他根據現代鐵絲網原理,用麻繩纏繞鐵刺製作的簡易版本。
第四日拂曉,韓遂大軍果然兵臨城下。黑壓壓的叛軍如潮水般湧來,旌旗遮天蔽日。
"準備迎敵!"吳權站在東門城樓上,冷靜下令。
韓遂沒有立即攻城,而是派使者前來勸降。吳權直接射殺使者,將首級懸掛城頭,表明死戰決心。
"狂妄!"韓遂大怒,下令全軍進攻。
戰鬥從清晨持續到黃昏。叛軍數次攻上城頭,都被吳權親自率兵擊退。他運用現代防禦戰術,輪換守軍,集中弓箭手打擊敵軍指揮官,甚至在夜間派出小股精銳襲擾敵營。
第七天,叛軍攻勢稍緩。吳權抓住機會,命鞠演率死士百人夜襲敵營,燒毀糧草。韓遂大怒,親自督戰攻城。
"瞄準那麵"韓"字大旗!"吳權命令城中僅有的三架投石機。
火油罐劃破夜空,正中韓遂中軍。雖然沒直接炸死韓遂,但大火造成了嚴重混亂。吳權抓住戰機,令吳俥率兩百精銳騎兵出城突擊。
叛軍終於崩潰。韓遂在親兵護衛下倉皇撤退,留下數千具屍體和大量輜重。
阿陽守住了!
戰後清點,吳權部傷亡過半,但殲敵近萬,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蓋勳親自為吳權斟酒:"吳司馬用兵如神,真乃當世良將!"
"全賴將士用命。"吳權舉杯一飲而儘。他注意到蓋勳眼中閃爍著敬佩之情——這位未來的京兆尹,或許能成為他在這個時代的重要盟友。
當捷報傳到董卓大營時,這位未來的權臣拍案叫好:"吳權?好一個西涼兒郎!傳令,擢升其為軍司馬,統兵兩千!"
夜深人靜時,吳權獨自登上殘破的城牆,望著滿天星鬥。阿陽之戰隻是開始,他知道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董卓進京、諸侯討伐、天下大亂...而他現在,已經真正踏入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兄長。"吳恒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牛將軍派人傳信,命我們三日後開拔,前往池陽與主力會合。"
吳權點點頭。池陽之戰,將是董卓崛起的關鍵一戰。而這一次,他不再是無足輕重的小軍官了。
"傳令全軍休整,準備出發。"吳權轉身,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亂世將至,我們要做好準備。"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