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微微一怔,隨即苦笑:"不想賤名竟為司馬所知。正是賈某。"
吳權心頭劇震。眼前這個落魄文人,竟是未來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的賈詡!此時的他尚未展露鋒芒,隻是涼州一個小小計吏。
"先生請起。"吳權親自為賈詡解開繩索,"先生大才,怎會淪落至此?"
賈詡歎了口氣:"我攜族人避亂,不幸被羌人所擄。若非司馬相救,恐性命難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權立即命人安置賈氏族人和其餘漢人俘虜,並親自帶賈詡到自己的營帳,奉上熱酒美食。
"司馬為何對我這般禮遇?"賈詡眼中閃爍著警惕和好奇。
吳權給兩人各斟一杯酒:"久聞先生深通謀略,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賈詡搖頭:"詡不過一介書生,何來謀略可言?"
"先生過謙了。"吳權舉杯,"以先生之才,他日必成大器。"
兩人對飲數杯,話題逐漸從詩詞歌賦轉向天下大勢。賈詡起初言辭謹慎,但隨著酒意漸濃,特彆是當吳權有意引導話題到涼州局勢時,這位未來的一流謀士終於打開了話匣子。
"董卓勇猛有餘,但剛愎自用;北宮伯玉、韓遂之流,不過是趁亂而起的草寇。"賈詡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當今天子暗弱,宦官專權,天下大亂不過早晚之事。"
吳權心中暗驚。賈詡對時局的判斷如此精準,難怪在正史中能屢次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選擇。
"若依先生之見,何處可安身立命?"吳權試探道。
賈詡沉吟片刻:"涼州戰亂頻仍,非久居之地。關東諸侯各懷鬼胎,亦非良選。唯有..."他突然住口,似笑非笑地看著吳權,"司馬為何對這些感興趣?"
吳權知道賈詡起了疑心,索性開門見山:"不瞞先生,我觀漢室氣數將儘,亂世將至,欲尋一二知己共謀前程。"
營帳內一時寂靜。賈詡目光如炬,似要看透吳權內心。良久,他突然大笑:"有趣!一個西涼軍司馬,竟有如此見識!"
兩人徹夜長談,從兵法韜略到治國安邦,竟有相見恨晚之感。當東方泛起魚肚白時,賈詡突然起身,鄭重行禮:"吳司馬見識非凡,詡願結為異姓兄弟,不知尊意如何?"
吳權大喜過望,立即還禮:"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兩人當即焚香盟誓,結為兄弟。賈詡年長五歲為兄,吳權為弟。
"兄長,"吳權改了稱呼,"如今牛輔將軍即將回師金城,不知兄長有何打算?"
賈詡皺眉:"牛輔粗鄙無謀,非明主也。我族人顛沛流離,急需休養生息。"
吳權思索片刻:"石雲穀地勢隱蔽,土地肥沃,不如將賈氏族人安置於此?我可派心腹協助開荒墾田。"
賈詡眼前一亮:"賢弟此計大善!但牛輔那邊..."
"兄長放心,我自有辦法。"
三日後,當牛輔大軍準備開拔時,吳權報告說賈氏族人和其他漢人俘虜"不堪行軍之苦,已分散逃亡"。牛輔正沉浸在勝利喜悅中,對此毫不在意。
實際上,吳權已秘密安排賈詡的族弟賈和率領數千百姓和賈氏族人隱居石雲穀,開荒種田。他還派親信吳俥、鞠演協助建設,並悄悄將部分戰利品留作啟動資金。
臨彆時,賈詡握著吳權的手:"賢弟大恩,詡沒齒難忘。他日若有需要,隻需一紙書信,詡必星夜來援。"
吳權點頭:"兄長保重。待局勢稍定,我必來相訪。"
回金城的路上,吳權又暗中安排,將吳氏和鞠氏的部分族人也遷往石雲穀。這個隱蔽的山穀,正逐漸成為他在亂世中的秘密基地。
大軍行至半途,急報傳來:北宮伯玉、李文候攻入河西三郡,韓遂、邊章則進犯隴西,涼州危急!
牛輔大驚,急令全軍加速回援。
吳權騎在烏騅馬上,眺望遠方滾滾煙塵。亂世的帷幕正緩緩拉開,但這一次,他已不再是孤軍奮戰——有了賈詡這位智囊兄長,還有石雲穀的秘密基地,他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大亂中,有了更多的籌碼。
"傳令全軍,"吳權對身旁的吳恒說,"做好戰鬥準備。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