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的洛陽城,積雪初融。
吳權勒馬停在朱雀大街,望著遠處巍峨的皇宮,呼出的白氣在須眉上結了一層薄霜。平定黃巾後,靈帝召有功之臣入京受封,他這位"平巾將軍"自然在列。
"賢弟在看什麼?"賈詡驅馬靠近,低聲問道。
"看一座將傾的大廈。"吳權輕聲道。
入城三日,他已感受到這座帝都的病態繁榮。市井雖繁華,但流民遍地;宮牆雖巍峨,但守備鬆懈;朝臣雖衣冠楚楚,但眼神閃爍,各懷鬼胎。
"曹操派人傳信,明日引薦你見何進。"賈詡提醒道,"需早作準備。"
吳權點頭。何進,當朝大將軍,何皇後之兄,靈帝病重後實際掌權者。能否在朝中立足,全在此人一念之間。
回到驛館,吳權立即取出兩件珍寶:一件是仿製的秦國名將白起寶甲——實則是他在石雲穀根據現代工藝改良的鎧甲;另一部是《白起兵法》的抄本——他憑借記憶將現代軍事理論與古代兵法融合而成。這兩樣"古物",足以打動何進這等好大喜功的外戚。
"吳芝,將那個錦盒取來。"吳權又吩咐道。
少年吳芝捧來一個精致木盒,內裝一把鑲嵌七顆寶石的彎刀——這是從羌王迷唐處繳獲的戰利品,號稱能"斬鐵如泥"。
"明日將此刀秘密送給曹操。"吳權叮囑道,"就說權謝他引薦之恩。"
賈詡撚須微笑:"賢弟這是雙管齊下啊。"
"曹操非池中之物,今日結下善緣,他日或有大用。"吳權將寶刀放回盒中,"況且,我們需要有人在何進麵前美言幾句。"
次日清晨,曹操如約而至。這位未來的亂世奸雄一身朝服,氣度不凡,見到吳權便大笑:"吳將軍!多日不見,風采更勝往昔!"
吳權鄭重行禮:"曹公謬讚。此番入京,全賴曹公引薦。"
曹操擺手:"舉手之勞罷了。不過..."他壓低聲音,"何進粗鄙無文,又好麵子,吳將軍當投其所好。"
吳權會意:"多謝曹公指點。"
二人乘馬車前往大將軍府。路上,吳權故作不經意地問:"聽聞聖體欠安?"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陛下久病不愈,朝政多由何進與十常侍共決。"頓了頓,"十常侍勢大,何進正需外援。"
這話意味深長。吳權心領神會——何進與宦官的矛盾已不可調和,自己或許能成為他布局的一枚棋子。
大將軍府金碧輝煌,守衛森嚴。曹操遞上名帖,不多時便被引入正堂。何進端坐上首,身材魁梧,麵容粗獷,一身華服卻掩不住行伍氣息。
"末將吳權,拜見大將軍!"吳權單膝跪地,恭敬行禮。
何進懶洋洋地擺手:"起來吧。孟德說你驍勇善戰,本將倒要看看,涼州邊塞能出什麼人才?"
語氣中的輕視顯而易見。吳權不慌不忙,命親兵呈上白起寶甲與兵書:"末將偶得此物,思忖唯有大將軍這般人物才配擁有,特來獻上。"
何進起初不以為意,但當鎧甲展開,那精美的工藝與獨特的造型立刻吸引了他的目光。更妙的是吳權對《白起兵法》的解說——他刻意加入了一些簡單易懂卻效果顯著的戰術,正合何進這種半吊子軍事愛好者的胃口。
"好!好東西!"何進撫摸著鎧甲,眉開眼笑,"吳將軍果然有心!"
曹操趁機進言:"大將軍,吳權不僅善戰,更懂治軍。如今遼東邊患不斷,何不派他去鎮守?一來震懾邊關,二來..."他湊近何進耳邊,"可為外援。"
何進眼前一亮。他與十常侍的矛盾日益尖銳,確實需要培植地方勢力作為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