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吳權麾下文武群臣沉浸在新政實施的喜悅中,北平城內張燈結彩,慶賀遼侯之封時,一名風塵仆仆的小校疾馳入城,直奔府衙。他單膝跪地,抱拳急報:"主公!緊急軍情!呂布親率五萬並州狼騎突襲雁門,左軍都督鞠義將軍已率軍馳援陰館,然敵騎勢大,雁門告急!"
堂內歡慶的氣氛驟然凝固。吳權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並州狼騎的威名他早有耳聞,這些自幼在馬背上長大的騎兵來去如風,更兼呂布"飛將"之勇,確實是個勁敵。謀士賈詡輕咳一聲,出列道:"主公,呂布此來,必是因我軍調防定襄,欲趁我軍立足未穩之際先發製人。"
吳權微微頷首,目光掃過堂下眾將:"諸位以為如何應對?"
威虎將軍趙雲立即出列:"末將願率飛羽軍馳援!"
軍師沮授沉吟道:"雁門地勢險要,皇甫太守熟悉地形,鞠義將軍的大戟兵又專克騎兵,短期內當可固守。但若曠日持久,恐生變故。"
吳權當機立斷:"傳令!以太史慈、張合為左右先鋒,沮授為軍師,率兩萬五千精騎即刻馳援。另調白馬義從與管亥重甲步兵隨我親征。"他轉向趙雲,"子龍,你的白馬義從最擅騎射,此戰就交由你統領。"
大軍開拔前,情報史司管事吳恒送來密報:"鞠義將軍已與皇甫太守合兵陰館,憑借城防與大戟兵暫時擋住了呂布攻勢,預計可堅守半月。"
沮授展開地圖,手指在劇陽與廣武之間劃出一條弧線:"主公,若按常理經劇陽直援陰館,我軍必與呂布主力正麵交鋒。不如..."他眼中精光一閃,"由此轉向西南,先取廣武!"
太史慈疑惑道:"廣武並非戰略要地,軍師此計何意?"
張合卻已會意,撫掌笑道:"妙計!廣武乃呂布糧道樞紐,若取之,可斷其歸路。屆時呂布必分兵來救,陰館之圍自解。我軍再回師夾擊,可獲全勝!"
沮授含笑點頭:"正是。更妙的是,廣武守將魏續乃呂布妻弟,若擒之,可動搖敵軍心。"
三日後黃昏,太史慈率領的先頭部隊已悄然抵達廣武城外十裡處的密林。他命士卒給戰馬銜枚,蹄裹軟布,借著暮色掩護逼近城牆。
"報!城上守軍不過千人,西門防守最為鬆懈。"斥候低聲稟報。
張合仔細觀察城牆:"強攻恐耗時太久,不如智取。"他喚來數十名精銳,命他們換上並州軍服——這些是從沿途截殺的巡邏隊身上剝下的。
子時三刻,一隊"傷兵"跌跌撞撞奔向西門,為首者操著濃重的並州口音大喊:"快開城門!我們遭襲了!"城上守軍慌忙放下吊橋。就在城門開啟的刹那,潛伏在暗處的太史慈彎弓搭箭,"嗖"的一聲射斷吊橋繩索。張合率輕騎如潮水般湧入,廣武城轉眼易主。
消息傳到陰館,呂布果然大驚。謀士陳宮急勸:"溫侯,廣武一失,我軍退路堪憂。不如..."
"不如什麼?"呂布方天畫戟重重頓地,"區區疑兵之計,也想讓本侯退兵?高順,你帶陷陣營去奪回廣武!"
正當並州軍分兵之際,吳權親率的主力已抵達陰館北二十裡的鷹嘴崖。是夜,他登高遠眺,隻見陰館城外連綿數裡的營火映紅半邊天空,隱約可聞戰馬嘶鳴。
"報!鞠義將軍派人送來密信。"親兵呈上竹簡。吳權展閱,麵露喜色:"好!皇甫太守已備好火油滾木,隻待我軍信號。"
五更時分,東方的天空剛泛起魚肚白,陰館城頭突然豎起三麵紅旗。趙雲見狀,立即率領白馬義從如銀色洪流般衝向敵營西翼。幾乎同時,太史慈、張合的部隊也從廣武方向殺來。
呂布急令變陣,卻見陰館城門洞開,鞠義親率大戟兵列陣而出。這些精銳步兵手持丈八長戟,結成密不透風的方陣,將試圖突圍的騎兵一個個挑落馬下。
呂布見鞠義的大戟兵個個神勇,於是下令狼騎暫時後撤。鞠義守軍得到喘息之機……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