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死後,曹操千尋百募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繼承人,更沒有勸動劉表、劉璋等有皇室血統的人到許都繼任帝位。無奈,自己隻好以監國的身份處理漢朝的政事。
按照禮製,曹操先是派使者前往荊州,希望迎立劉表之子劉琮。然而使者帶回的卻是劉琮的婉拒:"家父病重,不敢遠離。"
接著,目標轉向益州劉璋。這位懦弱的宗室在回信中寫道:"益州路遠,恐負魏王重托。"字裡行間滿是推脫之意。
最讓曹操惱怒的是東海王劉祗。這位血統純正的宗室竟在接見使者時裝瘋賣傻,披頭散發地在庭院中追逐蝴蝶。消息傳回許昌,曹操摔碎了最心愛的青瓷茶盞。
"一個個都當皇帝是燙手山芋嗎?"曹操在密室中對曹丕冷笑道,"既然如此..."
在沒有皇帝的日子裡,曹操以魏王身份"暫攝朝政"。這個"暫"字一用就是大半年。期間,他進行了一係列精妙的布局:
首先,將禁軍統領換成曹氏親信,許昌城防由夏侯惇全麵接管。其次,以"精簡機構"為由,將還忠於漢室的老臣明升暗降。太尉楊彪被尊為"國老",卻失去了所有實權。
最妙的是經濟改革。曹操推行新錢幣,上麵刻著"安邦定國"四字,卻故意模糊了年號問題。市井百姓漸漸習慣了沒有皇帝的日子,甚至開始稱呼曹操為"曹公"。
建安二十五年春,隨著一年守孝期結束,一場精心策劃的勸進大戲拉開帷幕。
正月初一的朝會上,戲誌才第一個出列:“魏王,國不可長久無君啊。昔上皇堯禪讓與舜,舜又禪讓給禹,華夏才得以興盛;商紂暴虐於民,武王取而代之;秦王子嬰,不施仁政,導致群雄共討之,高祖皇帝得民心,創漢室百年基業。今,獻帝已斃多日,無有嫡傳子祠,魏王仁德布四海之內,我等共約上表請願,為了華夏神州,千萬子民,請魏王莫要推辭,立朝稱帝。”
"我等皆同戲大夫之意,請魏王以天下蒼生為念!"話音未落,程昱、劉曄等二十餘名官員齊刷刷跪倒在地。
曹操勃然大怒:"諸君是要陷我於不義嗎?"說罷竟拂袖而去。這場表演堪稱完美——既展現了"被迫"的無奈,又給足了漢室舊臣麵子。
接下來三日,許昌城上演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政治戲劇:
第一日,數百太學生跪在相府外請願。他們高舉"天命在曹"的橫幅,誦讀著新編的《曹公頌》。
第二日,以鐘繇為首的文官集團聯名上書,引用大量儒家經典證明"禪讓"的合法性。這份奏章特意用漢代宮廷特有的青色錦緞裝裱,意味深長。
第三日,病重的楊彪被抬到相府門前。老臣氣若遊絲地說:"老臣...願以...殘軀...見證...新朝..."這一幕讓許多觀望的舊臣徹底放棄了抵抗。
第四日黎明,相府大門終於緩緩開啟。曹操身著素服,麵容憔悴,仿佛經曆了巨大的內心掙紮。他接過堆積如山的勸進表,長歎一聲:"既為天下計...操...領命。"
五月初五被定為登基大典的日子。這個日期彆有深意——既是端陽佳節,又是戰國時期屈原投江的日子。曹操要用這個日子向世人宣告:舊的時代已經終結。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