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從得了諸葛亮的輔助之後,如魚得水,在南陽郡勵精圖治,很快便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類似遼東十策的修養生息策略,這一策略宛如春風化雨,滋潤了南陽郡的每一寸土地,贏得了郡內百姓的普遍愛戴。
劉備也仿效吳權,在南陽郡大興土木,建立了招賢館和講武堂。招賢館內,文臣們彙聚一堂,韓嵩、王璨等才俊紛紛前來投效,他們或獻策於案前,或論道於堂上,為劉備出謀劃策,為南陽的治理添磚加瓦。講武堂外,武將們躍躍欲試,鄧方、馬玉、丁立、白壽等猛士齊聚麾下,他們或操練於校場,或演武於沙場,為劉備的軍隊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諸葛亮的精心謀劃和劉備的悉心治理下,南陽郡的軍隊也由不足1萬人,迅速擴充到了5萬人。這5萬人,不僅是劉備的雄師勁旅,更是南陽百姓的堅實後盾。他們以南陽為根基,逐漸積蓄力量,等待著一飛衝天的時機。
這一日,劉備正在府中與諸葛亮議事,忽然郡吏匆匆來報,說劉表在巡視江夏時,在船上染了風寒急病,如今已臥榻兩月有餘,如今劉表忽然清醒,欲召見太守到襄陽議事。劉備聽聞此訊,大驚失色,急忙起身,麵露憂慮之色。
諸葛亮卻輕搖羽扇,微微一笑,麵帶從容,不發一語。劉備見狀,急忙上前問道:“孔明,此事究竟如何?”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主公,恐怕劉表不久於人世矣。”劉備聞言,更是吃驚不已,急切地追問:“此話怎講?”
諸葛亮沉聲說道:“主公請想,區區風寒,怎會臥榻兩月不起?想必是蔡瑁、蒯越等人已有不臣之心,急於推舉劉琮繼位。主公可迅速通知江夏的劉琦、黃祖等人,切不可貿然前去襄陽,恐落入蔡瑁、蒯越的圈套。”
劉備聽後,心中一凜,急忙派人前往江夏,傳令劉琦和黃祖等人小心行事,不可輕舉妄動。而諸葛亮的推斷,果然如他所料。
原來,劉表發病雖是真,但風寒疾病在東漢已不是什麼不治之症。與之前的曆史不同,吳權的介入,已經悄然改變了三國的曆史走向。在真正的曆史上,劉表病死之後,蔡瑁和蒯越才聯合推舉蔡氏夫人的兒子劉琮繼位。然而如今,數月之前,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極力說和劉表與江夏黃氏家族聯姻,讓公子劉琦迎娶了黃祖之女黃月華。黃祖和黃忠、黃承彥俱是同族同宗,而黃承彥之女黃月英嫁給了諸葛亮,黃月華是黃月英的本家妹妹,於是才有了這段聯姻,也為黃忠、魏延等名將投靠劉備埋下了伏筆。
劉琦自娶了黃月華之後,聽從諸葛亮的建議,離開襄陽這個是非之地,到了夏口,並依托黃祖之勢,迅速襲領了荊州部分水陸兵馬。蔡瑁看到劉琦得勢,加上劉表對劉備的信任,漸漸有了寒意,恐怕自己的權勢在劉表死後被劉琦秋後算賬。於是他夥同蒯越,趁劉表巡視江夏之機,將襄陽兵馬的將領全部換成了自己的人。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劉表在江夏的使船上得了風寒,不久回到襄陽。蔡瑁、蒯越二人想出一條毒計,勸動了妹子蔡氏在劉表的藥中下了慢性毒藥。劉表雖久病不愈,但短時間不至於死。趁著劉表生病的時機,蔡瑁、蒯越將荊襄周邊郡縣的人員和將領都換成了自己的人,然後逼迫劉表寫下遺書,將荊州之主傳位給次子劉琮。
劉備得知這一切後,心中暗歎,幸虧有諸葛亮的先見之明,否則自己和劉琦都可能陷入蔡瑁、蒯越的圈套。而諸葛亮則微微一笑,仿佛一切儘在掌控之中。
其實,劉備和劉琦都不知道的是,在襄陽通知二人前往議事的時候,劉表已經歸天了。蔡瑁和蒯越的陰謀早已布下,召二人議事,不過是想趁此拿下他們,然後坐擁荊州,繼續蔡氏和蒯氏的霸權地位。
諸葛亮不愧是三國中鬼穀子一般的人物,早已算出這是蔡瑁和蒯越的毒計。然而,劉備自持以仁義為懷,視劉表為長兄,始終念及劉表對自己的恩情,堅持要前往襄陽祭奠這位對自己不錯的大哥。諸葛亮見苦勸無果,隻得另想辦法,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
諸葛亮迅速知會了南郡的黃忠和江夏郡的黃祖等人,三方各領1萬精兵,陳兵襄陽周圍的鄧縣、中盧和章陵。這三處要地,如同三把利劍,直指襄陽,既能威懾蔡瑁和蒯越,又能隨時接應劉備一行。
隨後,劉備在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護送下,與劉琦、黃祖、黃忠等人在襄陽城東的十裡亭彙合。十裡亭外,旌旗招展,兵甲森然,劉備的義氣之舉,得到了眾人的全力支持。
在諸葛亮的安排下,眾人一同進入襄陽,麵見劉表。然而,當他們踏入襄陽城時,卻發現城內氣氛詭異,蔡瑁和蒯越的兵馬早已嚴陣以待。劉備心中一沉,但諸葛亮微微一笑,輕搖羽扇,仿佛一切儘在掌握。
蔡瑁和蒯越見劉備一行來勢洶洶,且有重兵護衛,心中暗驚,原本的計劃頓時被打亂。劉備昂首闊步,直奔劉表的靈堂,祭奠這位故人。而諸葛亮則在一旁,目光如炬,緊緊盯著蔡瑁和蒯越的一舉一動。
蔡瑁見劉備並無懼色,又見城外三路兵馬虎視眈眈,隻得暫時收斂野心,不敢輕舉妄動。劉備祭奠完畢後,諸葛亮趁機提出,劉表雖去,荊州不可一日無主,應儘快商議後事。在諸葛亮的巧妙斡旋下,蔡瑁和蒯越的陰謀暫時被擱置,劉備也借此機會,穩住了荊州的局麵。
這一番布局,不僅化解了一場危機,更讓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而諸葛亮的智謀,再次讓眾人歎服不已。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