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端坐在堂上,他的雙眼如同燃燒的火炬一般,環視著堂下的眾將。他手中的羽扇輕輕一點,指向了地圖上的竹溪方向,朗聲道:“陳到聽令!”
陳到聞令,立即邁步出列,他身上的甲胄隨著他的動作發出清脆的鏗鏘聲。他單膝跪地,抱拳應道:“末將在!”
諸葛亮的羽扇在地圖上劃出一條清晰的路線,然後說道:“著你率無當飛軍及所有熟悉山地作戰的步兵,即刻出發,取道竹溪,直取楊縣。”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仿佛這個計劃已經在他心中醞釀多時。
陳到低頭看著地圖,心中迅速理解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他知道白善部的糧草必經楊縣,而他的任務就是截斷其糧道與退路,讓敵軍陷入困境。
諸葛亮稍作停頓,見陳到全神貫注,便繼續說道:“待你占領楊縣後,我會派信使告知吳懿放棄西城,率部退守大禹山。若白善轉而攻打上庸,欲與張繡合兵,則吳懿需前出大禹山,與上庸關的劉封前後夾擊,給敵軍以致命一擊。”
陳到凝神細聽,手指不自覺地在地圖上比劃著,思考著各種可能的戰況和應對之策。
諸葛亮羽扇輕搖:"白善若敗,必走楊縣。屆時吳懿、劉封需緊追不舍,與你部在楊縣會師,三路合圍,務必將白善部全殲於楊縣境內。"
"末將領命!"陳到單膝跪地,"無當飛軍最擅山地奔襲,三日之內必達楊縣!"
諸葛亮微微頷首,他那深邃的目光緩緩轉向站在隊列中的王平,然後沉聲道:“王平聽令!”
“末將在!”王平聞聽此言,立即跨步出列,單膝跪地,抱拳應道。
諸葛亮手中的羽扇輕輕一揮,指向地圖上的一處要衝之地,說道:“著你率五萬兵馬,沿沔水經澤縣,迅速攻取街亭。”他的聲音雖不高亢,但卻帶著一種不可置疑的威嚴。
王平凝視著地圖,仔細端詳著街亭的位置,心中暗自思忖:街亭乃是司州通往南鄭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而且,據他所知,張遼軍的糧草都要經過此地轉運。若能成功占據街亭,無疑是扼住了張遼軍的命脈。
想到此處,王平不禁對諸葛亮的智謀讚歎不已,他高聲回應道:“丞相英明!並涼二州近年來旱災頻繁,張遼軍的糧草確實需要從司州轉運。”
諸葛亮微微一笑,接著補充道:“不僅如此,占領街亭還可以阻截北漢司州的援軍。待你穩固街亭的防守之後,我自會親率大軍前往南鄭,與嚴顏會合,共同殲滅張遼部。”
這時諸葛亮眼中閃過一道銳光:"若全殲張遼,我軍或可乘勝西進,奪取河東三郡。"
堂內眾將聞言,無不振奮。然而就在這時,參軍馬謖突然出列:"丞相!末將願與王將軍同往街亭!"
諸葛亮微微蹙眉:"幼常啊,你雖熟讀兵書,但畢竟缺乏臨陣經驗。"
馬謖急切上前:"丞相!街亭事關重大,王將軍勇武有餘,或需謀士相輔。謖雖不才,願立軍令狀!"說著竟取出早已備好的絹帛,"若街亭有失,謖甘當軍法!"
諸葛亮凝視馬謖良久,堂內一片寂靜。終於,他輕歎一聲:"既如此,你便與王平同往。但要切記,街亭地勢至關重要,務必據險而守,不可輕舉妄動。"
馬謖大喜:"謝丞相!謖必不負所托!"
諸葛亮目光掃過眾將,最終落在楊儀身上:"楊儀聽令!"
眾人皆露詫異之色。楊儀文官出身,雖通軍事,但從未獨當一麵。
"下官在。"楊儀從容出列。
諸葛亮從袖中取出一個錦囊:"著你率一萬騎兵,火速趕往廣漢與馬岱會合。待見到馬岱後,方可拆閱此錦囊。"
楊儀雙手接過錦囊,麵露不解:"丞相,石國與北漢聯軍勢大,僅憑一萬騎兵..."
諸葛亮微微一笑:"季休不必多慮。依計行事,石國聯軍不日自退,或許..."他羽扇輕搖,"石國還會倒戈相向,成為我大漢附庸。"
楊儀雖仍有疑慮,但仍鄭重收好錦囊:"下官領命。"
諸葛亮起身,目光掃過眾將:"諸位,此戰關係大漢存亡。望各位同心協力,共破強敵!"
"願為丞相效死!"眾將齊聲應道。
分派已定,眾將陸續退出行轅。諸葛亮獨坐堂中,目光再次落在地圖上街亭的位置,手指無意識地輕叩案幾。
"丞相還在擔心街亭之事?"侍從輕聲問道。
諸葛亮默然片刻,緩緩道:"幼常過於自信,子均雖穩健,卻未必能勸得住他。"
"那為何還..."
"用人之道,在於信人。"諸葛亮輕歎一聲,"但願此次,幼常能不負所望。"
窗外,戰鼓聲起,大軍開始調動。諸葛亮步出行轅,望著遠去的各部兵馬,羽扇在晨光中輕輕搖動。
"報!"一騎快馬飛馳而至,"陳到將軍已率無當飛軍出發!"
"報!王平將軍部已開始渡河!"
"報!楊參軍率騎兵隊已向西疾行!"
一道道軍情傳來,諸葛亮神色平靜,唯有在聽到馬謖與王平同往街亭時,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傳令給吳懿,"諸葛亮突然道,"命他見到陳到信號後,立即放棄西城,退往大禹山。"
"是!"傳令兵飛馳而去。
諸葛亮遙望北方,喃喃自語:"但願一切,都能如期進行。"
遠山如黛,戰雲密布。一場關乎蜀漢命運的大戰,正在緩緩拉開序幕。而街亭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地名,即將成為這場大戰的關鍵所在。諸葛亮或許已經預感到了什麼,但此刻,他隻能將希望寄托在這些即將奔赴戰場的將領身上。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