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城下的金蟬脫殼之計大獲成功。郭嘉率領的步軍與典滿的騎兵在向北突圍的路上順利彙合,雖經曆苦戰與突圍的奔波,但主力得以保存,尤其是飛熊軍騎兵骨乾尚在。他們一路未敢停歇,朝著預定的目的地——新野,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駐守宛城的北漢豫州都督、征南將軍張繡,在接到吳軍大舉進犯南陽,並圍攻朝陽的緊急軍情後,深知局勢危急。南陽若失,不僅新奪得糧倉有失,更將直接威脅北漢豫州與司州的安全。他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副將侯音、廖立為先鋒,儘起宛城及周邊可用之兵,共計五萬大軍,火速南下馳援。
曆史的巧合,有時便是如此奇妙。就當郭嘉、典滿帶著從朝陽突圍的部隊,人困馬乏地抵達新野城下時,侯音、廖立所率的五萬援軍先鋒,也堪堪趕到了新野!兩支隊伍在新野城南門外相遇,一方是曆經血戰、風塵仆仆的守城精銳,一方是士氣高昂、裝備齊整的生力軍,雙方主將相見,皆是又驚又喜!
“郭軍師!典將軍!你們……你們竟然從朝陽突圍出來了?”侯音看著眼前雖然疲憊卻軍容不散的隊伍,尤其是看到郭嘉安然無恙,簡直難以置信。
郭嘉微微一笑,雖麵有倦色,但眼神依舊清亮:“幸賴將士用命,天不絕我北漢。侯將軍、廖將軍來得正是時候!”
眾人不及多敘,立刻合兵一處,進入新野城。
新野,作為南陽郡南部的重鎮,不僅是軍事要衝,更是北漢重要的屯糧基地和後勤樞紐。城高池深,遠比朝陽堅固。更重要的是,城內的大型糧倉中,尚存有十萬擔未來得及轉運後方的糧食,武庫中也儲備著大量的兵甲、弓弩、箭矢等軍械。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站在堆積如山的糧倉前,郭嘉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他深知,守城不僅需要軍隊,更需要民心士氣。他立刻做出了一個大膽而收買人心的決定:
“打開糧倉!”郭嘉下令,“撥出三千擔糧食,即刻分發給城內所有青壯百姓!”
此令一出,不僅侯音、廖立有些愕然,連典滿也有些不解。如今大戰在即,糧食乃軍之根本,為何要分給百姓?
郭嘉對眾人解釋道:“吳軍勢大,陸遜用兵如神,新野必有一場惡戰。欲要城固,必先安民,欲要死守,必得民心。如今分發糧食,一可解部分百姓饑饉,穩定城內秩序,避免生亂;二可讓百姓感念朝廷恩德,激發其同仇敵愾、保衛家園之心;三則……”
他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提高:“可借此機會,號召青壯參軍!告訴他們,凡願入伍守城者,其家小由官府優先照顧,每日口糧足額發放!保家衛國,就在此時!”
眾人聞言,恍然大悟,無不佩服郭嘉思慮之深遠。
命令迅速被執行下去。當一袋袋糧食被運出官倉,分發到那些因戰亂而惶恐不安的百姓手中時,整個新野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暖流。百姓們感激涕零,原本恐慌的情緒大為緩解。緊接著,征兵的告示貼出,言明參軍者可保家小無虞,更有軍糧餉銀。
在“保衛家園”和“實利”的雙重驅動下,新野城內群情激昂!青壯男子紛紛湧向征兵點,踴躍報名參軍。短短兩天之內,竟然成功募集到了五千名新兵!
郭嘉立刻命令侯音、廖立從帶來的援軍中抽調基層軍官,對這些新兵進行最基礎的編組和守城訓練,哪怕隻是教會他們如何搬運滾木、如何操作簡單的守城器械,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至此,新野城內的守軍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侯音、廖立帶來的援軍:五萬。典滿從朝陽帶回的飛熊軍及輔兵:約一萬五千含部分輕傷員)。新募集的新野青壯:五千。合計兵力,已達七萬之眾!而且糧草充足,軍械完備,城池堅固。
站在新野高大的城牆上,郭嘉遠眺南方,那裡是陸遜大軍即將到來的方向。他的臉上露出了從容而自信的神色。朝陽的被動防守已經過去,如今在新野,他手握七萬兵馬,糧械充足,更有博望坡地利可用,終於有了與陸遜正麵周旋、一展胸中韜略的資本。
“陸伯言,你的腳步,該止於新野了。”郭嘉輕聲自語,隨即轉身,開始詳細布置城防,並著手準備他計劃中的那個殺手鐧——在博望坡預設戰場,布下那座精心構思的“四門兜底大陣”。一場規模更大、更加慘烈的攻防戰,即將在新野城下上演。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