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悄然滑入月末,深秋的寒意漸濃。蜀漢丞相諸葛亮親率中軍主力,抵達巴郡地界。連綿的營寨依山傍水,中軍大帳內,燈火常常徹夜不熄,諸葛亮與一眾參軍、將領詳細推演著北上的進軍路線與可能遇到的阻擊。
“丞相,我軍糧草輜重已大部運抵,依您指令,屯於定軍山。”長史楊儀指著輿圖上一處險要之地稟報道,“此地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且有舊時營壘可資利用。”
諸葛亮羽扇輕搖,目光落在定軍山上,沉吟片刻:“定軍山乃我軍命脈所在,不容有失。楊長史,你心思縝密,與張嶷將軍一同留守此地,看守糧草,調度轉運,責任重大,切莫懈怠。”
“遵命!”楊儀與大將張嶷齊聲領命。張嶷更是拍著胸脯保證:“丞相放心,有末將在,定教一粒米也丟不了!”
很快,龐大的蜀軍糧草輜重車隊,在重兵護衛下,源源不斷運入定軍山早已整修加固的營壘和倉庫之中。山上山下,旌旗林立,巡邏隊往來不絕,戒備森嚴。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蜀軍如此大規模的屯糧舉動,很快便被北漢的細作探知,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飛報至北漢西線統帥部。
北漢軍師司馬懿手持最新情報,嘴角勾起一絲難以察覺的冷笑。他看向身旁身材魁梧、麵容剛毅的征西將軍白善:“白將軍,諸葛亮將糧草囤於定軍山,雖是險地,卻也給了我軍可乘之機。若能源源不斷,則蜀軍根基穩固;若能斷其糧道,焚其糧草,則諸葛亮十五萬大軍,不戰自潰!”
白善濃眉一挑:“軍師有何妙計?定軍山易守難攻,強攻恐難奏效,且會打草驚蛇。”
司馬懿走到巨大的沙盤前,手指沿著山脈線蜿蜒移動,最終停在一條極其隱蔽的路徑上:“你看,西城之側,大熊山。山中有一條幾近廢棄的古道,可穿越險峻山嶺,迂回至定軍山側後。蜀軍初來乍到,未必熟知此路。若遣一支精兵,輕裝簡從,由此奇襲,或可一舉成功!”
白善仔細審視沙盤,眼中精光一閃:“此計甚險,但若成功,收益極大!軍中副將張武,勇猛善戰,參軍太史亨,謹慎多謀,他二人搭檔,正可執行此任!”
“好!”司馬懿撫掌,“即刻傳令,命張武、太史亨點齊一萬精銳步卒,多帶火油、引火之物,自西城出發,穿越大熊山小道,突襲定軍山蜀軍糧倉!告訴他們,此戰關乎西線全局,許勝不許敗!”
命令迅速下達。副將張武,乃是一員虎背熊腰的猛將,接到軍令後,摩拳擦掌;參軍太史亨則心思縝密,立刻著手準備地圖、向導以及穿越山林所需的物資。當夜,月黑風高,這一萬北漢精兵,人銜枚,馬裹蹄,如同暗夜中的幽靈,悄然從西城營寨出發,悄無聲息地鑽入了莽莽蒼蒼的大熊山腹地。
大熊山,林深樹密,瘴氣彌漫,山路崎嶇難行。張武、太史亨率軍艱難跋涉,不敢有絲毫大意。然而,他們千算萬算,卻忽略了一點——這片廣袤的山林,並不僅僅是自然的屏障,更是蜀漢盟友南蠻軍隊活躍的區域。
就在北漢軍小心翼翼地在密林中穿行之際,幾名身形矯健、身著獸皮、臉上塗著油彩的南蠻探子,正如同猿猴般悄無聲息地在高大的樹冠間移動。他們是蠻王孟獲麾下的精銳哨探,對這片山林了如指掌。
很快,北漢軍大隊人馬行動的痕跡便被這些經驗豐富的蠻兵探子所捕捉。
“漢人軍隊?這麼多人,鬼鬼祟祟在山裡走……”一個蠻兵小頭目壓低聲音,眼中閃過警惕的光芒,“看方向,不像衝我們來的,倒像是……衝著定軍山那邊?”
事關重大,探子頭目不敢怠慢,立刻派人火速趕往離此地最近的蠻軍駐地——大熊山竹溪口。
竹溪口營寨,駐守於此的南蠻守將楊鋒接到探子急報,心中一驚。他深知定軍山囤積著蜀軍至關重要的糧草,若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快!”楊鋒立刻下令,聲音急促,“派兩路快馬!一路,以最快速度趕往的上庸關,稟報蠻王和關索將軍!另一路,直接去巴郡漢昌,報與諸葛丞相知曉!”
隨後,他看向麾下將領:“集合隊伍,加強竹溪口防務,同時多派探馬,嚴密監視那支北漢軍的動向!”
信使不敢有片刻停歇,騎乘快馬,分彆向上庸關和巴郡方向絕塵而去。
上庸關內,蠻王孟獲與蜀將關索正在商議軍務之事。接到楊鋒的急報,孟獲濃眉倒豎:“好個北漢賊子,竟敢鑽山溝子想掏咱們的心窩子!”
關索更是拍案而起,神情嚴峻:“定軍山糧草乃我軍命脈,絕不容有失!蠻王,請借我一支善走山路的蠻兵,我親自帶人從後麵追上去,堵住這支北漢軍的退路,絕不能讓他們靠近定軍山!”
孟獲爽快應允:“好!關將軍,我給你一萬精銳蠻兵,山路熟悉,定要叫那北漢賊子有來無回!”
關索當即點齊一萬蠻兵,這些蠻兵赤足袒臂,身手敏捷,最擅長山林作戰。他們毫不耽擱,如同獵豹般撲入大熊山的密林之中,沿著探子指示的路線,急速行軍,意圖從後方截斷張武、太史亨所部的歸路,並配合定軍山守軍,形成夾擊之勢。
一場圍繞蜀軍糧草命脈的奇襲與反奇襲,在這片險峻的山林中,悄然拉開了序幕。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