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任務是製造混亂,讓敵軍無法安心行軍,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但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可與敵軍硬拚。一旦完成騷擾,迅速按照預定路線撤離。”楚桓神色嚴肅地對小股部隊將領說道。
“是,殿下!保證完成任務!”小股部隊將領眼神堅定,領命而去。
小國聯軍果然中計,見楚國軍隊節節敗退,他們以為楚國不堪一擊,便更加肆無忌憚地向前推進。“楚國軍隊不過如此,我們加快速度,一舉拿下那個城鎮!”小國聯軍的將領狂妄地喊道。
在行軍途中,楚國的小股部隊不時從山林中殺出,箭矢如雨點般射向聯軍,隨後又迅速消失在山林之中。“不好,有埋伏!”聯軍士兵們驚慌失措地喊道。但當他們組織兵力準備反擊時,小股部隊早已撤離得無影無蹤。
“這些楚國的小股部隊太討厭了,總是來騷擾我們!”聯軍將領憤怒地說道,但他們並未因此停下前進的腳步,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想要儘快到達楚國邊境的城鎮,完成突襲計劃。
當小國聯軍進入第一個設伏的山穀時,楚國軍隊早已在此等候多時。“放箭!”隨著楚桓一聲令下,山穀兩側頓時箭如雨下,聯軍士兵紛紛中箭倒地。“啊!我們中計了!”聯軍將領驚恐地喊道。
與此同時,投石車也開始發動攻擊,巨大的石塊如炮彈般落入敵陣,砸得聯軍士兵血肉橫飛。聯軍頓時陷入混亂,士兵們四處逃竄,自相踐踏。
“穩住陣腳,不要慌亂!”聯軍將領試圖組織士兵抵抗,但在楚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他們的防線迅速崩潰。
就在聯軍混亂不堪之時,楚國的步兵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軍,與他們展開近身搏鬥。“為了楚國,殺!”楚國士兵們士氣高昂,喊殺聲震天。
小國聯軍在狹窄的山穀中無法展開兵力,麵對楚國軍隊的三麵夾擊,他們毫無還手之力,死傷慘重。“快撤,快撤!”聯軍將領見勢不妙,無奈地下達了撤退命令。
然而,楚國軍隊並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在聯軍撤退的途中,又進入了楚桓布置的第二個設伏地點。同樣的場景再次上演,聯軍再次遭受重創。
經過兩次伏擊,小國聯軍損失慘重,士氣低落。他們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狼狽地向本國逃竄。
“楚國軍隊太厲害了,我們不是他們的對手,趕緊回國!”聯軍士兵們驚恐地說道。
楚國軍隊乘勝追擊,一直將聯軍趕出了楚國邊境。這場戰鬥,楚國軍隊憑借著出色的謀略和頑強的戰鬥意誌,成功地擊敗了小國聯軍,徹底粉碎了他們的突襲計劃。
“殿下,敵軍已被擊退,我們大獲全勝!”將領們興奮地向楚桓彙報。
楚桓看著戰場上敵軍的殘骸,心中感慨萬千。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楚國軍隊再次用實力扞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邊境的安寧。“立刻清理戰場,救治傷員,加強邊境防禦,防止敵軍再次來襲。”楚桓說道。
而在外交方麵,二皇子楚淵也按照計劃展開行動。他迅速聯合盟國,向國際社會揭露了這些小國的挑釁行為。
“各位,這些小國不顧國際準則,無端對楚國邊境發動騷擾和突襲,嚴重破壞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楚國一直致力於和平發展,卻遭到這些小國的惡意攻擊。我們必須讓國際社會知道真相,共同譴責這些小國的行為。”楚淵在與盟國的會議上說道。
盟國紛紛表示支持:“二皇子所言極是,這些小國的行為實在可惡,我們應該在國際上共同發聲,對他們進行譴責。”
隨後,楚淵與盟國共同發表了聯合聲明,詳細闡述了小國的種種惡行,並呼籲國際社會對這些小國采取相應的製裁措施。同時,楚淵還安排各國的媒體對此次事件進行廣泛報道,讓更多的國家了解事情的真相。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一些原本支持這些小國的勢力也開始改變態度。“這些小國的行為確實不應該,我們不能再支持他們了。”一些國家表示。
而那些參與突襲的小國,在遭受軍事失敗和國際輿論譴責後,國內也出現了動蕩。百姓們對國君的決策表示不滿,紛紛要求停止與楚國的敵對行動。
“我們不想再打仗了,國君應該與楚國講和。”“都是國君的錯,讓我們白白送死!”國內的抗議聲此起彼伏。
這些小國的國君們陷入了困境,他們意識到繼續與楚國為敵隻會給本國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一些小國國君主動派遣使者前往楚國,表達了求和的意願。
“陛下,我國願意停止對楚國的騷擾行動,與楚國講和,希望楚國能原諒我們之前的行為。”使者們謙卑地對楚塵說道。
楚國朝堂上,大臣們對這些小國的求和請求展開了討論。
“王爺,這些小國反複無常,我們不能輕易相信他們。應該給他們一個嚴厲的教訓,讓他們不敢再犯。”一位大臣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王爺,如今楚國剛剛經曆大戰,需要和平的環境進行重建。若能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另一位大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楚塵看向大皇子楚桓和二皇子楚淵,說道:“桓兒、淵兒,你們二人怎麼看?”
大皇子楚桓說道:“父王,兒臣認為這些小國確實反複無常,但現在我們若能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對楚國的重建有利。不過,我們也不能輕易放過他們,必須讓他們付出一定的代價,以保證他們不會再次挑釁。”
二皇子楚淵說道:“父王,兒臣讚同桓兒的看法。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條件,如讓他們賠償楚國邊境百姓的損失、保證不再與楚國為敵等。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他們的監督,防止他們反悔。”
楚塵點頭道:“好,就按你們說的辦。楚國願意與這些小國講和,但他們必須滿足我們的條件。淵兒,此事就由你負責與這些小國的使者談判。”
二皇子楚淵領命後,與小國的使者展開了談判。“我國可以考慮與貴國講和,但貴國必須賠償楚國邊境百姓因你們的騷擾而遭受的損失,並且簽訂和平協議,保證不再對楚國邊境有任何挑釁行為。否則,楚國將不會善罷甘休。”楚淵嚴肅地對使者們說道。
小國的使者們帶著楚國的條件匆匆返回本國,向各自的國君如實稟報。這些國君們麵對楚國提出的賠償和簽訂和平協議的要求,態度各異。
一些小國國君深知本國實力與楚國相差甚遠,再加上國內百姓厭戰情緒高漲,權衡利弊後,決定接受楚國的條件。“楚國實力強大,我們若不答應,恐怕還會遭受更嚴重的打擊。而且國內百姓已經對戰爭深惡痛絕,為了國家的穩定,我們隻能接受。”一位小國國君無奈地說道。
然而,仍有個彆小國國君心有不甘,妄圖負隅頑抗。“楚國這是在羞辱我們,我們怎能輕易答應他們的條件?我們要繼續與楚國對抗到底!”這位國君憤怒地咆哮著。
但他的這一想法遭到了國內大臣們的反對。“陛下,我們剛剛經曆慘敗,國內兵力和財力都遭受了巨大損失。若繼續與楚國為敵,我們恐怕難以承受。還是接受楚國的條件,先恢複國內的生產和穩定吧。”大臣們紛紛勸諫道。
在大臣們的苦苦勸說下,這位原本頑固的小國國君也不得不冷靜下來,重新考慮楚國的條件。
與此同時,二皇子楚淵密切關注著各國的動向。他深知,這些小國的態度直接關係到楚國邊境的安寧和未來的發展。“一定要確保這些小國能夠真正遵守和平協議,否則楚國邊境仍將不得安寧。”楚淵對身邊的謀士說道。
為了給這些小國施加更多壓力,楚淵再次聯合盟國,在國際上對那些仍未明確表態的小國進行輿論譴責。“這些小國至今不願接受楚國的和平條件,繼續執迷不悟,他們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對他們進行製裁,迫使他們停止挑釁行為。”盟國與楚國共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