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糧食你們拿去,給我換回兩千四百塊瓦片。如果你們有辦法能用更少的糧食換到兩千四百塊瓦片,那剩下的紅薯土豆就歸你們。
好了,把這些紅薯和土豆裝在兩個板車上麵。”趙國強有條不紊地安排著。
“老板放心吧,保證給你換回兩千四百塊瓦片回來。”
現在有錢都難買到糧食,要是用錢去買瓦片,那可太難了,不知道得排多久的隊才能買到。
但用糧食換就不一樣了。
周鐵柱他們興高采烈地跟趙國強解釋著原因,隨後便高高興興地拉著兩輛板車離開了。
趙國強等周鐵柱、劉二壯四個人走後,關好院門,騎上自行車前往汽車站,準備去接大姑父、表哥還有大伯父來家裡。
來到客車站,他在站外耐心等待著。
大約過了十五分鐘,客車緩緩進站了。
周明在車內一直好奇地向外張望,所以早早便看到了趙國強。
他趕忙向趙國強擺擺手。待客車進站穩穩停下後,他便帶著父親,還有趙國強的大伯父,三個人快速走出了車站。
“大伯、大姑父、表哥,我叫個黃包車,把你們拉過去。”趙國強熱情地說道。
黃包車傳入東北的時間非常早。
早在一九一二年,東北的很多小縣城就已經出現了這種人力黃包車。
不過到了現在,以前由人奔跑拉行的黃包車,已經變成了腳踏式的三輪車。
這種三輪車不僅更省力,速度也更快。
車站門口就停著幾輛等待拉客的三輪車。
趙國強抬手招了一輛,跟車夫談好價格,一塊錢從車站拉到他新買的房子那裡。
三個人提起自己的工具包,放在車上。
隨後,趙國強的大伯和大姑父兩人上了車坐下。表哥周明則坐在趙國強自行車的後座上。
趙國強騎著自行車在前麵帶路,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舒暢,腳下的踏板也踩得愈發輕快。
很快,他們便來到了縣城西街一百零八號。
等到人力三輪車停下,趙國強付了一塊錢。
三人下了車,大伯趙鐵林抬頭看著麵前的這套房子,開口問道:“國強,就是裡麵這棟房子嗎?看著還不錯啊。”
“大姑父,大伯,就是這棟房子。就是大門有點破舊了,我想讓您來幫忙把這大門換掉,換個新的看著也喜慶一點。
另外,門窗那些該換的也都換一換。”趙國強解釋道。
“行,這門確實是太舊了。”大姑父應和著,趙國強上前打開大門,帶著眾人走進院子參觀這棟房子。
一進院子,便能感受到這棟房子的寬敞,後院更是足夠大。
整棟房子青磚灰瓦,透著一股莊重古樸的氣息,仿佛在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大伯,這房頂上的瓦片,我準備把不好的都換掉。
我已經讓人去買瓦片了,兩千四百塊瓦片夠不夠啊?”趙國強詢問道。
趙鐵林仔細打量了幾間房子,說道:“兩千四百塊瓦片肯定夠了。這上麵很多瓦都還是好的,還能繼續用,估計用不了兩千四百塊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