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趙國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擴招,青山公社幾個大隊的大隊長居然鬨到了陳國軍書記那裡去。
而原因,竟然是因為兩個廠招工招得不均衡——有的大隊工廠招收的人數多一些,有的大隊工廠招收的人數少一些。
更讓他意外的是,不知哪個大隊長想出個歪主意,竟要天工折疊家具廠和天工創意竹編廠把招工人數平均分配給他們五個大隊,再由他們大隊部初步篩選後推薦大隊裡的村民給兩個工廠。
當陳國軍書記派秘書把那些大隊長的要求轉告給趙國強時,他當場就拒絕了。
“這樣不行!”
趙國強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當即寫了一封信,讓秘書帶回給陳國軍書記。
信中,他特意注明:這樣做極易滋生腐敗。
若是讓那些大隊長掌握了推薦工人的權力,估計想進廠的人,不請客送禮,或者跟他們關係不鐵,根本彆想獲得推薦資格。
往後,他們推薦來的,恐怕全是自家的三親六戚,或是那些送禮走後門的人。
那些真正窮的,沒錢送禮的,或者跟大隊部的人關係不好,有矛盾的,恐怕永遠也沒機會再進廠了。
工廠招工,招的是合適的工人,隻要合格,不管來自哪個大隊、哪個生產隊,都能進廠。
哪個大隊覺得自家被招的人少了,儘可以多派些人來報名,兩個廠向來擇優錄取。
趙國強心裡清楚,後世那句“村長全家吃低保”的諺語,可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
該辦低保、五保戶的辦不了,不該辦的卻能辦;貧困戶也一樣,不是你真窮就能領到國家補貼的。
一切,都看你懂不懂事,和村長的關係怎麼樣。
在後世,趙國強認為,凡是那種獲獎特彆多的,獲得很多先進,優秀獎章獎狀的獲得者,往往就是個貪汙腐敗的壞分子。
如果反腐按誰獲獎最多,就優先查誰的話,估計一查一個準。
因為,乾淨的人,在國內一輩子一個獎都得不到。
經此一事,趙國強立刻在廠裡召開會議,明確規定:招工期間,由廠裡的領導乾部輪流坐鎮,每人負責半天。
他的秘書李學文,有空時也得到招工處參與招工。
反正兩個廠又不是搞國家高精尖的軍工科技,隻要招些不算太笨的年輕人,手腳靈活、頭腦靈光就行。
不光讓秘書去招工處,他自己有時也會抽兩個小時,親自麵試一批進廠的工人。
這麼做,就是為了防止招工處出現吃拿卡要的現象,或是隻招自家親戚朋友。
要知道,現在是一九六零年,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彌足珍貴,足以讓人搶破頭。
若是花個一百兩百塊,能換一個穩定的工作指標,全公社估計沒人舍不得送禮。
不僅如此,趙國強還在兩個廠的門口各放了一個大大的木箱,上麵寫著“意見箱”,旁邊貼出醒目的通告:凡是對廠裡有意見、對招工有不滿,或是發現招工有貓膩的,都可以來投訴。
竹編廠和家具廠剛成立時,工商部門就來人協商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