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發生一係列的事情之後,讓趙國強充分認識到了喉舌的重要性。
於是他決定在香港辦一份屬於自己的報紙,讓自己也能夠掌握發聲權。
自己重新開辦一家報紙太麻煩,他決定收購一家香港的小報。
他將這件事情交給了李經理,李經理是他新招的拍賣行的經理。
一九六二年初冬的香港,冷雨剛歇,油麻地的石板路還汪著水窪。
李經理撐著黑傘,踩著積水走進街角一棟斑駁的唐樓,三樓“香江快報社”的木牌在風裡晃得吱呀作響。
推開門,油墨混著潮濕黴味撲麵而來,四張舊桌旁坐著三個低頭翻稿的人,牆角堆著半人高的滯銷報紙,報頭“香江快報”四字早已褪色。
“請問是黃老板嗎?”李經理收起傘,目光落在正對著賬本歎氣的中年男人身上。
黃老板猛地抬頭,眼裡先是驚喜,隨即泄了氣:“訂報還是登廣告?算了,你還是彆來我這裡了,這報下個月就準備停刊了。”
他指尖點著賬本,“《明報》武俠版搶儘風頭,我們印五千份能賣八百份就不錯,印刷費還欠著四百港幣。”
“黃老板,我老板想收購《香江快報》,刊號、渠道連同設備一起要。”李經理開門見山,將傘靠在牆角。
黃老板手裡的算盤“啪”地掉在桌上,愣了半晌才搓著手反問:“這破報也有人要?五萬港幣,少一分免談——當年辦刊號就花了三萬。”
“可以。”李經理沒猶豫,補充道,“但原有員工留用,薪資翻倍;三天內辦妥過戶,交出十七個派送員名單;且不得透露收購方信息。”
黃老板眼睛瞪得溜圓,連聲道:“都依你!”
過戶手續辦完次日,報社門口貼出招聘啟事,“誠招有一定功力的作者,要求有寫作經驗,能日更六千字以上,每月保底一千港幣”的字樣引來了四十多個應聘者,原報社的三個編輯——陳敬之、林晚秋,兩個記者——周明遠、沈硯青也主動報了名。
麵試設在臨時房間,桌上擺著趙國強擬定的大綱:《飄渺之旅》《飄渺神之旅》《神墓》及兩本星際機甲文。
李經理拿著大綱逐一考核,先測打字速度,再考故事寫作能力。
“周明遠,你以前跑社會新聞,寫小說能跟上節奏嗎?”李經理看著眼前二十多歲的青年。
周明遠攥緊筆杆:“李經理放心,我熬夜趕稿是常事,昨天試寫了六千字,您看看。”他遞過稿紙,字跡工整利落。
“題材細節半句不能外泄,違約賠一千萬港幣。”李經理推過保密協議。
周明遠掃過條款,重重點頭:“絕不敢泄密!”
老編輯陳敬之也遞上筆試稿,文筆紮實:“我寫了二十年通訊,編故事沒問題,日更六千字能頂住。”李經理翻看後當即點頭。
林晚秋是報社唯一的女編輯,擅長細膩描寫:“《飄渺之旅》裡的修真意境,我能寫出畫麵感。”她的試寫片段裡,“星雲流轉間,李強指尖凝出淡青色靈力”的句子讓李經理眼前一亮。
沈硯青曾跑過科技線,對星際機甲文興趣濃厚:“機甲的構造、星際航行的設定,我能寫得真實可信。”他甚至在稿紙上畫了簡易機甲草圖。
還有五個外部應聘者脫穎而出:寫過武俠短篇的張硯堂、擅長快節奏敘事的吳子軒、文筆瑰麗的蘇曼卿、擅長構架世界觀的趙承宇、能駕馭硬核科技描寫的錢啟東。
簽約當天,李經理將協議拍在桌上:“大綱,故事走向由老板提供,你們隻負責根據老板提供的故事內容進行寫作,所有版權歸公司所有。”
十個人依次簽字,周明遠、陳敬之、林晚秋、張硯堂、吳子軒五個最快動筆的,已捧著《飄渺之旅》大綱奮筆疾書。
三天後,李經理拿著簽好的協議和新公章找到趙國強:“老板,十個寫手已到崗,周明遠他們五人已寫出三萬字存稿,下周可準時見報。”
趙國強摩挲著公章,眼底泛起微光:“很好,讓他們先多存一點稿子,同時讓印刷房備好紙張,做好所有的準備。”
此時的報社裡,周明遠正對著“修真”二字敲下鍵盤,陳敬之在琢磨《神墓》的開篇,林晚秋對著“星雲”描寫反複修改。
油墨香重新填滿房間,沒人知道,這些帶著新名字的筆鋒,即將在港九掀起閱讀狂潮。
喜歡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請大家收藏:()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