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的光影在帳中緩緩旋轉,映照出一幅殘缺的地圖輪廓。
我盯著那道光,心中已有決斷。
“昭帥,西北方向能量波動持續增強。”影衛統領低聲稟報,“但距離太遠,無法鎖定具體位置。”
“暫時彆追。”我收回令牌,目光堅定,“現在最重要的是——人。”
徐逸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你是想……辦書院?”
“沒錯。”我站起身,披上外袍,“這場戰爭讓我看清一件事:玄啟要真正強大,不能隻靠刀劍,更要靠頭腦。”
陳虎撓了撓頭:“昭帥,你是說……讀書?”
“是教化。”我走出營帳,寒風撲麵而來,“我們打下了地盤,可若無人能治理、無人能繼承,終究隻是曇花一現。”
次日清晨,議事廳內眾將齊聚。
我站在主位,目光掃過眾人:“此戰之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擴軍,也不是修城,而是——辦學。”
廳內頓時響起竊竊私語。
“辦學?”一名老將皺眉,“昭帥,咱們連糧食都還沒完全恢複,這……”
“正因如此,才要辦。”我沉聲道,“你們以為教育是什麼?是紙上談兵?不,它是根基。沒有人才,誰來管糧草?誰來建工坊?誰來治民安邦?”
徐逸適時開口:“諸位,昭帥所言極是。如今我們雖得勝,但領地內識字者不過千人,通政務者更是寥寥無幾。若不儘快培養本土士子,將來即便得了天下,也守不住。”
陳虎點頭附和:“我也讚成!咱打仗是一把好手,可真要管理百姓,還得靠腦子。”
我繼續說道:“我打算在城東設立‘玄啟學府’,分為三科:軍務、政務、工技。凡年滿十五者,皆可入學。不論出身,唯才是舉。”
“這……”有人猶豫,“怕是會得罪地方士紳。”
“那就讓他們來得罪我。”我冷冷一笑,“我陸昭做事,從來不怕人反對。”
學府選址由陳虎親自負責。
他帶著親衛隊踏遍全城,最終選定一處廢棄兵營作為校址。
“這裡寬敞,又有圍牆,適合集中教學。”陳虎指著地圖,“我已經調撥五百精兵駐守周邊,確保施工順利。”
“很好。”我點頭,“你還要注意,防止敵對勢力破壞。尤其是那些不願看到我們強盛的地方士紳。”
“放心。”陳虎咧嘴一笑,“誰敢搗亂,我讓他有來無回。”
與此同時,徐逸開始著手師資招募。
“眼下本地文脈薄弱,必須引入外部學者。”他在書房中翻閱資料,“我打算寫信給雲澤國的幾位舊友,邀請他們前來任教。”
“可以。”我道,“同時也要從軍中挑選一批識字將領,擔任軍事課程的講師。”
“明白。”徐逸提筆疾書,“我會安排使者秘密出發,務必在一個月內帶回答複。”
然而,新政剛推出不久,便遭遇阻力。
“昭帥!”一名斥候急匆匆跑進大帳,“有幾個村落的鄉老聯名上書,稱我們崇文輕武,動搖祖製,甚至鼓動子弟拒入學堂。”
“果然來了。”我冷笑一聲,“看來有些人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