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未停,風更緊。
我站在書房窗前,看著遠方的天際線被灰白吞沒,心中卻燃著一團火。改革已起步,玄啟正邁向新的秩序,但我知道,真正的強國不隻是製度的革新,更是科技與軍備的飛躍。
“主公。”李原的聲音從背後傳來,“軍工司主事張遠求見,說是有急事。”
我回頭,眉頭微皺:“讓他進來。”
不多時,一個中年男子匆匆走入,臉色發白,腳步略顯淩亂。
“張遠見過主公。”他躬身行禮,語氣裡帶著壓抑不住的焦急,“軍工司那邊……出了點問題。”
我示意他坐下,沉聲道:“慢慢說。”
張遠深吸一口氣,才道:“我們正在研發的新型弩機和煉鐵工藝,接連遇到瓶頸。尤其是煉鐵爐溫始終無法突破臨界值,導致鋼鐵質量不達標,新型弩機的關鍵部件也無法鑄造。”
我聽著他的話,神色不變,內心卻已收緊。這項技術一旦成功,將極大提升我軍裝備水平,甚至可能改變戰場格局。但現在……
“具體卡在哪兒?”我問得直接。
張遠苦澀一笑:“爐溫上不去,燃料效率低,工匠們嘗試了多種配方,都無法解決。還有……”他頓了頓,聲音更低了些,“有些工匠已經開始懷疑這套技術路線是否可行。”
我沉默片刻,緩緩起身,走到案前展開一張圖紙——那是我親自設計的複合弩結構圖,結合現代知識與係統提供的軍備改良方案。
“你回去告訴他們。”我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這不是一條輕鬆的路,但它是正確的路。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連試都不敢試。”
張遠抬頭望我,眼中閃過一絲光亮。
“我會調徐逸去協助你們,同時讓史鑒通靈係統提供更多曆史冶煉案例。”我繼續道,“另外,召集所有核心工匠,我要親自見他們一麵。”
張遠點頭離去。
夜色漸深,我並未休息,而是披上外袍,親自前往軍工司。
工坊內燈火通明,空氣中彌漫著焦炭與金屬的味道。工匠們圍坐在幾台尚未完成的機械旁,神情疲憊又焦慮。
“陸昭來了!”有人低聲驚呼。
眾人紛紛站起,我抬手示意他們不必拘禮。
“我知道你們最近很辛苦。”我環視一圈,“也知道你們心裡有疑問,甚至有些動搖。”
人群中有人低頭,有人咬牙不語。
“我曾經在戰場上,親眼見過一把劣質弓弦斷裂,導致整隊騎兵覆滅。”我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如錘,“那時我就明白,戰爭不是靠勇氣就能贏的,是靠每一個細節、每一項技術的積累。”
我走到一台試驗中的弩機前,伸手輕撫那冰冷的金屬框架。
“這把弩,射程比現在主流武器遠三成,威力翻倍,若能列裝,足以讓我們在西境麵對赤焰國時不落下風。”
我轉身麵對眾人,目光堅定如刃:“我知道你們遇到了困難,我也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正因為難,才需要你們這樣的匠人來破局!”
一片寂靜。
終於,一名老工匠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說得對,是我等心浮氣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