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粟內史何在!”
趙扶蘇喊道。
“臣在。”
治粟內史在聽到了趙扶蘇的傳喚以後,他從百官之中走了出來。
治粟內史是九卿之一。
儘管趙扶蘇廢除了三公九卿製度,但治粟內史依然是國會之中的重要官職。
其職責主要是掌管國家的財政經濟,其中農業賦稅的征收是重要工作內容。
治粟內史需要統計全國的農田數量、農作物產量,以此為依據製定合理的賦稅標準,確保國家從農業生產中獲得穩定的財政收入。同時,負責管理國家的糧食儲備,調配糧食供應,保障軍隊和平民的糧食需求,在災荒之年,還要負責組織賑濟救災,開倉放糧,穩定社會秩序。
“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
“可在關中其他地區,畝產粟僅為1.5石。”
“差距如此之大。”
“你覺得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治粟內史回答道“鄭國渠水肥,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成才能畝一鍾。”
“哦。”
趙扶蘇聽明白了。
鄭國渠的水有肥力。
這應該跟河水裡麵的魚類、微生物有關,它們在水中的活動,導致了河水裡有豐富的化學元素,給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養料。
“大田令。”
趙扶蘇又喊道。
“臣在。”
大田令是秦國掌管農業生產的重要官職。
該官職負責全麵規劃和管理秦國的農業事務,如指導全國的土地開墾,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壤、氣候條件,安排適宜的農作物種植品種和麵積,以確保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同時,還要組織興修水利設施,保障農田灌溉,對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也負有責任,例如推廣先進的耕種方法、新農具的使用等,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農田增產都有什麼手段?”
“回稟元首。”
大田令說道“輪耕,以及收集人畜糞便,來提高土地的肥力。”
“但人畜糞便往往不足以供應。”
趙扶蘇點頭。
人畜糞便有限,用來作為農肥數量遠遠不夠。
至於漚肥做有機肥,那也得有原材料才行。
在沒有電力,沒有電器的時代,百姓煮飯都需要荒草跟木頭。
漚肥原材料之一的雜草,百姓都還拿去燒火做飯。
大麵積的漚肥做有機肥看來是不現實的。
還是得把化肥給搞出來。
現代社會的糧食產量能夠大大提升,可跟化肥離不開關係。
不過他暫時還沒有簽到出製作化肥的方法跟設備。
土法有機肥還是得搞起來。
“治粟內史。”
趙扶蘇對著他說道“讓關中的田嗇夫組織人手進行漚肥,疏浚泥塘淤泥,來提高耕地的肥力。”
“人手的話……”
“阿房宮暫停修建。”
“讓修建阿房宮的民夫前去漚肥,挖泥塘的淤泥,來提高耕地的肥力。”
“要保證這些農夫的一日三餐,都要吃飽。”
“一日三餐?”
治粟內史微微皺眉,一天吃兩頓就需要消耗很多糧食了。這一天吃三餐,還頓頓都要吃飽,這消耗的糧食就更多了。
“治粟內史無需擔憂糧食消耗。”
趙扶蘇說道“隻要我們糧食的產量可以提高,這些投入就是值得的。”
治粟內史欲言又止,他承認趙扶蘇的這些手段可以讓糧食得到增長,但是他們的投入太大了,這跟產出相比,就很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