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時間,英布接連兩次受到元首的恩德,讓他對元首產生的好奇。
季布是修驪山陵墓這將近三十萬民夫之中的小頭目,他的消息靈通,對元首有所耳聞。
他說道:“元首就是扶蘇公子,向來就有仁慈之名。”
“扶蘇公子讓我們能吃飽,我們一定得給扶蘇公子好好乾活!”
不僅僅是驪山的徭役一日三餐,頓頓吃飽。
原本修阿房宮,現在改去挖泥潭淤泥,在眾多田嗇夫帶領下製作土法肥料的那些徭役,他們也一樣一日三餐,頓頓吃飽。
他們的臉上滿是笑容,並沒有覺得挖泥潭跟製作土法肥料有什麼有什麼辛苦的。
給他們一頓飽飯,他們都可以上戰場賣命,更不要說,隻是挖泥潭跟製作土法肥料了。
修驪山陵墓跟修阿房宮的徭役有百萬之多。
在這些徭役之中,有不少鹹陽城本地人。
他們早上去乾徭役,晚上回來睡覺。
他們將乾徭役一日三餐,能頓頓吃飽的消息傳了出去,沒多久就讓鹹陽城的百姓都知道了。
他們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絡了起來。
“我兒子吃得多,還是讓他去當徭役吧。”
“我兒子也是一個飯桶,也讓他去當徭役吧!”
“現在人家都不收徭役了。”
“你想當徭役,那還得有路子才行。”
“沒錯,現在你想當徭役,還得送禮才行!”
……
當一個秦吏押送著一批徭役,剛好經過鹹陽城時。
就有心思活絡的人上前詢問他們是不是來鹹陽服徭役的。
“沒錯。”
秦吏點頭。
不管是修阿房宮,還是修驪山陵墓,那都不是一批徭役修到完工為止。
是有一批徭役離開,就又有一批徭役補充進來。
趙扶蘇雖然宣布廢棄徭役製度,可還是有不少的徭役隊伍在路上。
比如這位亭長押運的這支三百多人的徭役隊伍便是如此。
圍著徭役隊伍的這些鹹陽城平民聞言雙眼大亮。
他們連田地都沒有,平日裡以打短工為生,吃了上頓沒下頓。
鹹陽的糧價也貴的嚇人。
一石糧食一百二十斤,需要一千六百錢。
一錢二十塊。
一斤糧食兩百六十六塊。
賺的錢都不夠買糧食的!
在這種情況下,當徭役,能頓頓吃飽,這誘惑有多大!
要是能去驪山修陵墓,那就比進了編製都香。一日三餐不說,餐餐都能吃飽!
這麼好的崗位,還不趕緊搶!
他們立即衝著徭役隊伍大聲地喊道:“你們誰不想當徭役的,我來一換一,我替你們去當徭役。”
“我也是。”
“還有我!”
“不要跟我搶,讓我來!”
……
衝過來的鹹陽城百姓,那是人頭攢動,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般,無比亢奮,生怕當不上徭役。
這名秦吏呆住了。
這徭役是什麼好差事嗎?
你們至於要這樣子搶嗎!
他內心感慨,老秦人都這麼喜歡當徭役的嗎!
他儘管是秦吏,卻是楚地之人。
你看看,人家的思想覺悟就是高啊,也難怪人家老秦人可以打下六國了。
在這一點上,他們是拍馬都趕不上對方啊!
亭長的目光看向了負責押送徭役的秦吏。
“也不是不可以。”
對於他來說,隻要他押送的這三百多名徭役數量沒有差,沒有延期到達就可以了。
於是,大量的鹹陽城百姓自願成為了徭役,讓他目瞪口呆。
光怪陸離的事情,繼續在鹹陽城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