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扶蘇隨大軍離開鹹陽城,除了引來郊外種田的百姓觀望以外,也驚動到了鹹陽城中的大人物。
消息先後傳達到了始皇帝,李斯、馮去疾他們的耳中。
趙扶蘇的每一次異動都會引來大秦帝國巨變,導致了始皇帝、李斯、馮去疾都無比關注趙扶蘇的動態。
趙扶蘇的這一次動靜這麼大,他們不知道趙扶蘇又會搞出什麼花樣來。
李斯跟馮去疾兩人湊在了一塊商談。
馮去疾好奇問道:“元首帶那麼多人去郊外乾什麼?”
“元首不是準備開銀行嗎?”
“老夫看章邯在街道上買了不少的商鋪,正緊鑼密鼓地修繕中。”
李斯出門的時候,也看到了商鋪大門的正上方掛上了大秦帝國銀行的招牌。
銀行內部的擺設跟他以往見到的鋪子都不同,大堂擺放著幾條長條凳子,可以讓幾十個人乘坐。
櫃台是一個隔間,常人無法進入櫃台,隻能通過一個小窗口跟吉金打造的格柵窗戶跟櫃台內的人交流。
李斯活了一大把的年紀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新奇的玩意。
他就跟貪玩的小孩子一般,經常路過,看著大秦帝國銀行在趙扶蘇的設計下,一點點地裝修起來。
李斯搖了搖頭以後,開口說道:“元首的想法豈是我等可以揣測的。”
兩人儘管在私底下,還是以元首來稱呼趙扶蘇。他們對趙扶蘇的尊敬,不是流於表麵,是打心底裡的。
始皇帝同樣好奇趙扶蘇又想要乾什麼。
在見識到了趙扶蘇以一敵千,說得上千的儒家弟子啞口無言後,他的心情無比暢快。
滅掉六國,統一天下以後,為了他的皇位具有正統性,他讓人將和氏璧做成了傳國玉璽,上麵刻上了,受命於天,既受永昌。
即便經過了這麼多年來的不斷宣傳,質疑這句話的人還是不少。
六國餘孽那更是嗤之以鼻。
可趙扶蘇跟上千儒生的精彩辯論,將讓這句話深入人心。
如趙扶蘇所說,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各國之間不斷兼並,最後一國為什麼是秦國?
這不就是上天的意思嘛!
是上天要讓秦國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勝者。
這不就佐證了受命於天,既受永昌這句話。
他嬴政結束了上千年來的連綿不止的征戰,他是救世主,他是大英雄才對!
政哥兒自是無比的驕傲。
叔伯通這一點沒有說錯,在滅了六國以後,政哥兒的下巴是抬到天上去了。
當然了,不管是誰滅了六國,那下巴絕對抬得比政哥兒還高。
對於趙扶蘇放開經濟,讓貴族可以賣糧,百姓可以買糧這件事情,始皇帝的態度是慎重的。
彆看鹹陽城的糧價在不斷下降。
從最開始的一石三千錢,如今已經降到了一石一千錢。
關中的糧食之所以波動會這麼大,是因為秦國戰前的糧食價格是一石三十錢。
嬴政滅六國,導致秦國的糧庫虧空。
秦國官方沒糧,貴族不能賣糧。
為了強製百姓隻能種田,百姓不能買糧。
就算買糧,也隻能買秦國官方的高價糧。
秦國官方糧站的糧價就是手填的。
故意搞一個天價,來嚇唬秦國百姓必須種糧,否則你就沒的吃。
趙扶蘇放開糧食管控,糧食買賣就成了市場經濟。
哪家貴族賣的糧便宜,我就去哪家買。
這一切都在趙扶蘇的預料之中。
他深知,在市場經濟的導向下,糧價還會快速下跌。
彆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嬴政的臉上卻沒有半點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