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管理一個國家,讓一個國家井然有序地發展,涉及方方麵麵。
趙扶蘇為了避免東一錘西一棒的。
他用樹狀圖,把要發展的項目進行了梳理。
在他治理下的大秦帝國,重工業是大秦帝國得以強大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的脊梁。
重工業是他發展的重心。
大秦重工業發達,軍工製造業才能發達。
但輕工業也不能忽視了發展。
輕工業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關乎到人的衣食住行,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重工業跟輕工業都進行發展,用兩條腿來走路,才能走得長遠。
教育對重工業和輕工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重工業上,教育為重工業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和人才儲備,促進了重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在輕工業上,教育為輕工業提供了創新設計和管理能力,幫助輕工業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輕工業品的多樣化和高質量依賴於教育培養的專業人才。
重視教育,開放大批的崗位,也能讓底層的百姓擁有向上晉升的渠道。
有不少的造反頭子選擇造反的原因,就是他們隻有通過造反這條路子,才能有向上晉升的渠道。
比如,唐朝末年,門閥士族消消樂的黃巢率兵打進長安,比他去科舉考試還容易。
趙扶蘇在奪取政權的時候,毅然決然地放棄皇權專製的原因,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皇權桎梏了底層百姓在社會階層上的躍遷。
對帝王來說,科舉製度最重要的地方也不是激發社會活力,而是靠這個體製直接控製士人階級。
隨著士人階級越來越依賴皇權,君王的權威也就變得更大了。
科舉製並不促進社會流動,反而加深階層固化。
從社會結構角度看,皇權社會下的等級觀念根深蒂固。
即便某些個人通過各種途徑實現了階層躍遷,但整個社會的流動性仍然受到諸多製度性因素的製約。
趙扶蘇所綁定的是大秦重工係統,不是皇權係統。
他很清楚,自己來大秦的作用,不是要推行皇權。
他的主線任務是推動大秦重工業的發展,讓大秦開啟工業大革命,舉國發展工業文明,進入工業時代。
簡而言之,就是蛋糕要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得到了利益,那大家才有要把蛋糕越做越大的想法。
你一個人把蛋糕都吃掉了,誰會願意跟你一起把蛋糕做大?隻會譴責你,批判你。
你越想著把蛋糕做得越大,天下人隻會越恨你。
人心擰不到一塊去。
那他就無法推動大秦重工業發展,也無法在大秦開啟工業大革命,更彆說讓大秦進入工業時代了。
在趙扶蘇看來,大秦帝國發展路線的分支可分為,第一分支的重工業,第二分支的輕工業,第三分支的教育,第四分支農業。
重工業發展鋼鐵、蒸汽機、蒸汽拖拉機等。
輕工業發展造紙,辦公用紙、餐巾紙、衛生紙等。
農業方麵,提高糧食產量,研發生產農械提高生產效率。
這麼一分,趙扶蘇就很清楚,自己要怎麼帶領大秦帝國進行發展了。
在重工業跟輕工業都開始發展的情況下,教育這一塊不能一直都是空白。
聲母、韻母、拚音字母表,字典,這些必須要抽空弄出來。
新東方學校也要儘快辦起來了,屆時他就是新東方首任校長。
從新東方學校走出的學生都將稱呼他為校長!
由他自己培訓起來的人才,也將成為他的核心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