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
十米!
二十米!
五十米!
一百米!
地上一圈圈的繩索在變少。
兩百米!
在飛到兩百米的時候,地上的繩索都飛上天了。
由於繩索的另一端綁在巨石上,因此熱氣球沒有再上升,捆綁在氣囊的繩索也瞬時繃直了。
趙扶蘇及時地縮小了燃燒器的噴火量,讓熱氣球保持在了兩百米的高度。
他也隻打算飛個兩百米!
彆看隻有兩百米高。
這也是將近七十層大樓的高度。
俯瞰著地麵,站著的人看過去就跟火柴盒一樣大小。
看向遠處時,可以看到非常遠的距離。
整個鹹陽城,他們可以看到大半。
要是趙扶蘇願意放開繩索,讓熱氣球飛得更高的話,那就可以把整個鹹陽城都給俯瞰到!
趙扶蘇的雙眸之中閃爍著精芒。
有了熱氣球,在軍事上將掌握住更多的主動權。
他們在草原上放飛熱氣球的話,就可以提前發現匈奴騎兵。
最重要的,還是可以把熱氣球用作軍事偵察,在茫茫的草原上,把匈奴部族的聚集地給找出來。
要知道遊牧民族最難對付的地方,還是他們的藏身之地。
找不到對方的藏身之地,就是帶個五十萬人去草原,那也消滅不了人家,還得消耗大量的糧食。
這就跟朱棣征討草原民族差不多。
永樂八年,朱棣第一次率軍北征。
他在二月十日,師出北京。
他率領大軍,一路遊山玩水、狩獵賞景,所獲者野馬、狡兔、黃羊等。
金幼孜能夠記錄下來的朱棣談話,也無非“汝等觀此,方知塞外風景”。
“汝等觀此,四望空闊,又與每日所見者異”。
這一類品鑒風光之語。
他們在路上行了整整三個月,未遇蒙古部落一兵一卒。
直到五月八日,才報第一次軍情:某胡騎都指揮使“獲虜一人至”。
第二天,五月九日,再獲“胡寇數人及羊馬輜重”。
之後,敵又無蹤影。
直到六月九日,總算見到一小股比較整齊的敵人“列陣以待”,“上麾宿衛即催敗之,虜勢披靡,追奔不十餘裡”。
這“十餘裡”的追逐,竟然就是朱棣驚天動地第一次北征之最大戰役。後麵,僅偶遇“遊虜”而已。
六月十四在一河邊發現“遊虜”,“虜愴惶渡河,我騎乘之,生擒數人,餘皆死。虜由是遂絕”。
七月十七日,朱棣率大軍回到北京,第一次北征結束。
這就是中原王朝打遊牧民族最難的地方。
對方跑得太快,並不準備跟他們硬碰硬打一場。
等到中原王朝衰弱下來了,遊牧民族就開始大舉入侵了。
趙扶蘇的雙眸變得無比銳利起來。
不管是國家,還是政權,都是具有周期性的,有強大的階段,就會有虛弱的階段。
就得在大秦強大的時候,把匈奴王國給吞並了。
即便中原日後虛弱了,融入大秦的匈奴人也不會再南下掠奪中原,甚至還可以反向給中原輸血,讓中原得以渡過虛弱期。
偵察熱氣球跟地麵部隊的通訊,可以使用飛鴿進行信息交互。
在吸納了黑冰台以後,趙扶蘇獲得了大量的飛鴿。
有了飛鴿傳書,消息傳遞起來,也能夠更加地便捷了。
“這就是鹹陽城嗎!”
始皇帝還是第一次站在這麼高,俯瞰著這座有著數百年曆史的古城。
“太了不起了!”
“我們竟然可以飛得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