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說道:“如果羊毛的收購價格上漲了,成本就壓縮不到這麼低了。”
聽罷,趙扶蘇了然地點著頭。
他要是大批量生產羊毛衫的話,那麼羊毛的收購價格,一定是會提升的。
他從匈奴把羊毛給運回來,也得考慮到運輸的成本。
在沒有火車的情況下,運輸成本一定低不了。
此外,還要考慮染色的成本。
為了多樣性,肯定是不能隻有白色,還需要有其他的顏色。
算上營銷的成本,趙扶蘇判斷一件羊毛衫的成本在三錢到十錢之間。
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趙扶蘇決定親自負責羊毛衫的生產。
從收購羊毛開始。
一斤羊毛是一錢。
把羊毛收購上來以後,需要對羊毛進行處理。
羊毛上有不少的油脂,需要通過堿性溶液將油脂給去掉。
所用到的材料就是價格低廉的石灰。
把羊毛跟石灰丟到一個大鍋裡進行煮,既可以脫掉羊毛上的油脂,還可以對羊毛進行染色,讓羊毛變得更白。
把羊毛處理好以後,就可以把羊毛放入到蒸汽紡織機裡麵進行牽拉,獲取羊毛紡線。
在獲取了大量的羊毛紡線以後,將其一一裝入到了蒸汽織布機之中。
緯線一根,經線是兩百根,之後通過飛梭在經線之中穿梭,推拉緊實,來織成羊毛布匹。
趙扶蘇摸著做出來的羊毛布匹,在手感上儘管很柔順了,但難免有一些刺。
這是因為羊毛的外層鱗片較為粗糙,與皮膚接觸時可能會產生刺癢感。
羊毛衫並不適合貼身來穿。
隻不過,他要售賣的對象是大秦的平民。
他們穿著的麻衣,並沒有經過什麼精加工,做工本就粗糙,比羊毛衫刺多了。
至於從南方運來的木棉,產量有限,價格也比較的貴。
還是要拿下西域諸國,讓西域諸國種植棉花!
趙扶蘇是恨不得立馬起兵殺向西域諸國。
不過,他還是按下了內心的衝動,而是先推出羊毛衫,在鹹陽城進行首秀,看看鹹陽城的平民對於羊毛衫的接受程度怎麼樣。
要是鹹陽城的平民對於羊毛衫並不喜歡,那他前去匈奴,用糧食交換羊毛的生意,就要虧本了。
那他可能就要調整一下方針,不用糧食去換羊毛,而是跟西域諸國進行合作,把更多的糧食放在跟西域諸國的交易上。
改用糧食來換棉花。
棉花的產量可比羊毛多,這意味著,製作出來的衣服成本就更低。
棉花也比麻更柔軟。
因為亞麻纖維比棉纖維更粗糙。
棉是一種較為光滑的麵料,而麻則因為編織鬆散而具有更多的粗糙紋理。
價格更低,手感更柔順,這注定了用棉花做出來的衣服要比羊毛跟麻做出來的衣服,更受平民們的歡迎。
“先做一件樣品出來我看一下。”
趙扶蘇對章邯說道。
“諾!”
章邯領命告退。
他叫來了一位製作衣服的縫人。
他具備精湛的裁剪技藝和豐富的縫紉經驗,能夠根據不同的麵料和款式要求,製作出合身、美觀的衣服。
在章邯把羊毛衫的設計圖紙交給縫人看以後,他點了點頭。
隨後他拿出了剪刀進行裁剪布料,使用針線進行縫合。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他就將一件羊毛衫給製作了出來。
趙扶蘇看著成衣,稍微指點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