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一坤年後_始皇帝看到地球儀後,炸裂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3章 一坤年後(1 / 2)

為了達成一天修10公裡鐵路的目標,趙扶蘇在全國各地到處招工,吸引了大量的社會閒散人員,前去修鐵路。

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了驚人的70萬。

人多力量大,在如此多人的努力,每天以十公裡的速度建設著鐵路裡程。

儘管花錢如海水,可對於趙扶蘇來說,他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修建鐵路的工人在聽到加班可以翻倍領工資以後,他們非但沒有怨言,反而乾得越發勤快。

對於他們來說,隻要錢到位,其他的就都不是事。

這便是華夏民族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

反觀蠻夷,你就是給他們再多的錢,也彆想讓他們拚命工作。

對於他們來說,賺一天的錢可以供他們一周的花銷,那他們何必要那麼努力呢?

隻要工作一天就休息7天。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海外的企業還是更願意招國內的人出去工作。

在一個月以300公裡的速度推進之下,不到4個月的時間,鐵路就基本成型了。

至於不能通車的原因,還是在於鐵路經過不少的河段,這些河段需要架設橋梁才能夠通過。

在1000多公裡的漫長鐵路之中,要說橋梁架設難度最大的,還是5公裡長的黃河大橋。

修這座橋,你還沒有辦法快修,不能進行分段修,再進行連接。

隻能通過黃河兩岸往中間修,再進行合攏。

在這個過程之中測量是非常關鍵的。

這要是修歪了,那不就跟圖紙上對應不上了。

係統所給的橋梁設計圖紙,並不是平直的,是拱形跟彎曲的。

這裡麵有力學方麵的考慮,通航的考慮,安全的考慮。

墩台的修建也有講究,走向儘量順著水流的方向,避免墩台常年受水流以及水流中夾帶的雜物、浮冰等物體的不停衝擊,也避免船舶在通過墩台之間的航道時被突然的水流衝到墩台上造成事故。

黃河大橋跨越的範圍很大,經過的區域水流流向不儘相同,因此要在不同的區域采用不同的軸線走向,不同的區域與區域之間采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這也造成了黃河大橋彎曲的平麵走向。

測量團隊是經過趙扶蘇親自調教的,他學習過測量,除了會使用水準儀,還會經緯儀跟全站儀。

先測量再施工,施工完再測量,以保證大橋不會修錯。

一坤年的時間,就在修鐵路跟修大橋之中過去了。

秦直道沿線的鐵路開通,濱海道沿線的鐵路開通。

秦直道鐵路最難修的,莫過於黃河大橋。

濱海道鐵路最難修的有跨越渭水的大橋,以及跨越長江的大橋。

一坤年的時間,趙扶蘇與王暇、金喜姍誕下了一女,一子。

趙扶蘇主要通過駐軍跟經濟手段來控製漠南的匈奴部落。

至於漠南的政治則是匈奴人自治。

金圖部落如今是漠南匈奴的單於庭。

大單於是金喜姍。

右賢王是金圖,左賢王是趙扶蘇跟金喜姍之子趙鵬程。

趙鵬程相當於是漠南的太子,金喜姍死後,便是由他繼任大單於。

會稽郡外的海域,一支艦隊朝著岸邊靠近。

在甲板上,一位老人,他的雙眼婆娑。

十年了啊,這一轉眼,就過去十年了啊,他終於是返回故土了。

這位老人便是徐福。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在泰山封禪刻石,又浩浩蕩蕩前往渤海。抵達海邊,秦始皇登上芝罘島,縱情濃覽。

隻見雲海之間,山川人物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

現在的人都知道這種現象是海市蜃樓,是水汽把其他地方的景物給折射過來了。

可在大秦,連始皇帝都覺得這是神仙,徐福更覺得這是神仙。

他腦補著,海中有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長生仙藥。

他一直想去探尋,正好始皇帝也有這個意向,還有錢,有兩人,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始皇帝出錢出人出船,他帶著人去找那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

徐福是真的很想找到那三座仙山。

要真有仙藥,那肯定是他自己先吃啊!

始皇帝吃他吃剩下的。

為了見到神仙,為了長生,他的動力滿滿。

他對於神仙的追求,戰勝了遠洋的恐懼。

九年的時間,他以山東琅琊為始發地,途中穿過渤海口岸到達遼東的老鐵山附近,進而再沿朝鮮半島一路航行至日本的北九州、衝繩島等等地方。

有記錄的,他在日本登陸了二十多次。

他除了去了島國,還去了離島國極東邊之地,那裡的土地極廣,並不輸給大秦。

他們在沿岸留下了篆刻,甚至是使用箭支獵殺了當地的野獸,來作為食物。

有人或許覺得很扯淡,可這是有真實依據的。

在墨西哥沿岸發掘出了一些秦朝時期的篆刻和箭支之類的零散文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人或許會質疑,大秦有遠洋的能力嗎,還跑到對岸去轉了一圈。

這就不得不提,環太平洋環流了。

從日本到加拿大跟美國有北太平洋暖流,沿著美國海岸而下是加利福尼亞寒流,在到了墨西哥沿岸後,則是一路朝著亞洲而來的北赤道暖流,在到了台灣附近後,則是日本暖流,可以一路北上,回到日本。

順著洋流而行,就不得不提,太平洋島民到華夏尋祖的故事了。

2010年11月19日,6名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人從老家駕駛獨木舟,曆時4個月,經過10個國家航行1.6萬海裡終於抵達福州馬尾港。

到達之後,該船隊的帶頭人易立亞用流利的漢語說他此刻的感覺不是開心,也不是放心,隻是回家的感覺。這不光是他一個人的想法,不少太平洋島民都有這個想法。

易立亞是人類學博士,從曾祖父母到他父母,這三代人都是考古學家,家學淵源。

他在十幾歲時因做了南島語族的實驗檢查而獲得法國全國中學生二等獎。

正是因此,他對太平洋島民的祖先和遷徙路線有著清晰的認識。

一直以來他都有重走祖先遷徙路的願望,2010年,恰逢當地獨木舟協會發起尋根之路活動,易立亞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為了更模擬祖先的航海路線,也為了安全著想,獨木舟協會根據1820年的圖紙建造了一艘獨特的獨木舟,該船長15米,寬7米,重達4噸。

這次航海活動他們放棄使用指南針,而尋到當地有名的水手庫鉑先生。他可以依靠星星、海浪和洋流來辨彆方向。

為了切身體驗,他們儘少使用現代的生活用品和食品,一路以捕魚為生,他們知道祖先駕駛獨木舟在海洋上很難生火,就選擇直接吃生魚。

他們一路曆經十個國家,中間曆經無數的凶險。最危險的一次,他們遇到台風,浪高8米,幸好他們位於台風尾部,才躲過一劫。


最新小说: 洪荒:給女媧老婆逆天改命 快穿之扮演配角的我又崩劇情了 星耀五子行,娃綜變戀綜 如何克服人與喪屍之間的生殖隔離 凍死在兒子家門前 鳴潮:從黑海岸開始攻略 劍破星極 高武:肝成宇宙之主 刑警追凶十年,終還冤死者清白 速戰三國之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