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六日。
下雨過後島上溫度再次驟降,體感溫度大概隻有十度上下。
我非常慶幸自己擁有足以禦寒的羊皮大衣,不然在這個溫度下我除了待在火爐旁邊取暖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經過兩日風乾,製作出的陶器粗胚已經自然風乾,其中那個方正杯子的把手在風乾過程中已然開裂,但我還是選擇把這殘次品放入火爐裡燒製。
從附近林子裡收集來大量柴火,此時林子裡除了一些常青樹,幾乎看不到任何綠色植物,滿地都是飄落的枯葉,隨著秋風吹動發出沙沙聲響。
萬事俱備後,我把風乾好的一大一小兩隻碗、把手斷裂的杯子跟另外一個容器整齊擺放在火爐上層,為了保證溫度我把頂端用木棍鋪平,隨後用泥巴封口隻留下一個小小的空洞,保證空氣流通的情況下儘量密閉,這樣火爐內的溫度才能更高。
隨後往底層塞入滿滿的柴火,用凹凸鏡點燃火種將其引燃。
趴在地上用力吹氣,火勢很快熊熊燃燒而起。
今天刮的是東南風,微風剛好從海麵的方向朝火爐填柴口吹來,這令得火焰燃燒的更旺。
我就這樣耐心的坐在一旁,時不時朝火爐裡添著柴火,就這樣一直枯燥的等到傍晚降臨。
經過長達七八個小時的煆燒,火爐外表都已經產生龜裂,用棍子敲上去非常堅硬,相信裡麵的陶器應該燒製的差不多了。
於是我小心翼翼的敲開火爐頂端,清理掉雜土後露出裡麵陶器的樣子。
其中那隻底寬頂窄的容器已經完全碎成三瓣,那隻大碗表麵有一道貫穿的大裂紋,眼看完全失敗沒法使用。
剩下那隻小碗跟方正杯子看上去倒是完好無損,燒製過後的陶器粗胚顏色變深了許多,外觀從黃燦燦變成褐紅色。
一個小時後,待火爐溫度降下來後我迫不及待將兩個試驗品取出。
入手溫熱、質地堅硬,我興奮極了,自己居然真的燒製出像模像樣的陶器來。
沒等我得意一會兒,其中那隻方正的杯子突然碎成兩截,這讓我揚起的嘴角凝固在臉上。
順著裂紋查看,這杯子應該在燒製過程當中就產生了隱裂,我手上一使勁順著裂隙直接斷開。
我拿著一塊碎片,嘗試用手使勁掰。
“啪。”
大概使了六七分力氣,這塊半成品陶器碎片就從中間斷開,並且有細細的粉末飄散下來,這證明陶器燒製的火候不到位,陶器瓷化程度遠遠不夠。
這種情況就算燒出形狀完整的陶器,使用壽命也會非常短暫。
製作陶器果然沒有那麼簡單,我現在需要克服的問題是必須提升火爐內的溫度。
就在這時,我目光突然掃到拆開的火爐裡,那些被我用來封頂、糊在泥巴裡的木棍。
這些木棍經過火焰熏烤已然碳化,變成一根根焦黑的木炭。
我腦袋裡想起那時在網吧裡觀看求生類視頻,就有製作木炭的情節,這種木炭燃燒時產生的溫度遠遠比木柴高的多。
並且燃燒時間更長,產生的煙也更小,除了適合用來燒製陶器,平時生火也非常有用,尤其是我在室內裡的那個火爐。